上海展会上,国外展商的新品种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功能性面料,环保纺织品,国外参展商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令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国家沉醉在以牺牲环境为代的发展模式中的时候,国外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发展步伐,只是把他们认为耗时耗能,消耗资源和污染严重的那部产能分转移到中国,而那些发达国家的纺织品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的结果就是拿出了令我们惊叹的产品。研发工作(R&D)是制造业的灵魂,制造业回归到发达国家将成为趋势,中国纺织企业只有加强研发投入,整合资源和技术的优势才能赶上竞争对手。
从上海展会的参展商拿出的产品种类来看,全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制品的比例直线下降,化纤类,混纺类面料的市场份额直线上升。由于化学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以弥补天然纤维的先天不足,机械化规模化和集成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又能做到产品的品质有保障,价格有优势。因为大部分的化学纤维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产品作为合成中间体的,业内人士戏称到,今后服装的价格受棉花价格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计,纺织企业为了稳健经营和对冲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提高竞争能力,在棉花市场和PTA市场的套期保值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上海的专业展会给我们另外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崛起势不可挡,印度,巴基斯坦,东盟国家的全棉制品已经长驱植入,泰国,马来西亚的化纤工业也在挑战中国的霸主地位。境外纺织品进入中国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粗支纱到现在的50支60支紧密纺品种,他们正从原来的原料供应商逐步成为成品供应商。在传统领域的纺织服装行业中国霸主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紧接着是112届广交会。在上海面料展和华交会之前成气候之前,广交会一直是我国轻纺产品出口的“桥头堡”。以前的广交会的名称是“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如今已经改名称为“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多了一个“进”字,使得广交会的出口功能转变成进口和出口双重功能,
本届112届广交会上纺织品和服装参展企业的惨状几乎是上海展会的翻版,A1—A5馆可以用“空空如也”来形容,而和棉花和纺织原料和面料展馆在C14.4。展区面积很小,产展商人数比来宾人数多出好几倍,参展人员无事可做就聊天打牌吃盒饭。
112届广交会设置接近6万个展位,三期一共接待18.9万个来宾(其中一半还是国内的参观者),平均每个展位3.15个来宾。有些展位几天守株待兔似的望着大门发呆,一个客户也没有。无论是参展商个还是来宾对纺织品外贸的前景都不看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企业不敢接单,据说要升到5.5左右,当然会有很长的时间消化。上游的原料价格波动和下游的消费低迷加上中国企业家“契约精神”的缺乏,白纸黑字的合约一旦遇到汇率风险和原材料成本风险时的违约率很高,这使得老外也不敢贸然下单。我接触的企业家基本上和国际规则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上海纺织博览会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惨”,广交会纺织服装展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很惨”。从纺织服装行业2012年的两大主要的展会上,我们强烈的感觉到国内的纺织行业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在研发上缺乏大资金的投入,在市场营销上缺乏大胆的创新意识。如此下去,如果不改革的话,依靠牺牲环境,依靠人口红利而缺乏“灵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前景堪忧。
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吴法新 / 光大期货公司广州营业部棉花行业经理 付贤文
作者联系方式:13926571666 E-mail:852190803@qq.com
<天衣无缝——纺织染整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连载(1-50)
详见作者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ufaxin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