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河北棉协:2012年棉花市场回顾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四、国家收储意为惠民,但难挽棉花面积下降的趋势

近几年,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滑坡,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中小企业停产、倒闭增加,GDP增速放缓,纺织品出口增速回落,棉花消费疲软,价格一落千丈。2009年我省籽棉价格最低在2.3元/斤左右,棉农连成本都收不回。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为纺织工业提供基本的原料保障,国家开始连续收储。

国家收储政策对遏制棉价大幅度下降,保护棉农利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难改棉花面积下降的趋势。据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12年全国棉花总产量695.5万吨,同比减少4.4%。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显示,201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意向6751.5万亩,同比减少427.2万亩,减幅6%。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867万亩,总产53.5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8.58%、17.5%。省棉花协会最近植棉意向调查显示,2013年全省植棉意向不足800万亩,同口径相比,减少5%左右。棉花面积下降趋势形成主要原因除比较效益低外,更主要的是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化。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挣钱,多选择种植省时省力的粮食作物。相对而言,棉花种植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成本投入多,脏累麻烦,被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弃选。有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五、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如何结合成为新议题

从目前情况看,收储政策最大受益者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他们似乎处于不败之地。收购加工企业可以根据收储价倒算籽棉收购价,有利润则收,无利润则停,不承担市场风险;而棉农只能向收购加工企业售棉才能换钱,看人眼色,纺织企业只能以接近收储价的高价格才能拿到棉花,艰难度日,棉农和纺织企业完全处于被动境地。收储政策“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形成左右互博,这种情形背离了国家出台收储政策的初衷,也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是“有形的手”硬还是“无形的手”硬,以及“两个手”如何协调,业内人士提出了诸多建议,至于能否被采纳,关键要看决策者的认识和魄力。

六、棉花直补再掀呼吁大潮

自2004年粮食直补全面施行以来,棉花直补就呼声不断。棉花收储政策开启后,呼声日益增高,进入2012年,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加上收储暴露出许多问题,棉花直补呼声越发强烈。棉花协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部分棉花企业是主要的发声者。棉花协会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认为,收储政策对保护棉农利益成效不大,但给纺织企业造成困难不小,纺织工业低迷不振,更不利于提高棉农收益,不利于促进棉花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部分棉花企业则认为,收储政策环节太多,国家的变相补贴经过中间环节传导,到棉农手里已经很少,如果采取补贴与品级挂钩的方式,直接补助棉农,不仅可以减少补贴的环节损失,还可以促进分级交售,减轻收购加工企业分拣压力,提高加工质量,实现优质优价。

七、棉花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脱节,各行其是

随着种植成本增加,为了保护棉农利益,2012年国家将收储价格从19800元/吨提高到20400元/吨。这一政策将国内棉价死死钉在20000元/吨以上的高位,封住了市场调节空间。然而,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呈下跌走势,造成两个市场独立运行,价差进一步拉大。有数据表明,2012年1~3月,国内外平均棉价差为每吨3600元,8月底至9月初,价差扩大为5440元/吨,到11-12月份,按1%关税计算,价差5500元/吨左右,按滑准税计算,价差在4500元/吨左右。相比往年,2012年度国内外棉价差创下历史新高。而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测算数据,国内外棉价差控制在每吨1500元以内,纺织行业经济指标才有望扭转下滑的态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纺织企业自然不满意,不断呼吁释放储备,通过财政补贴平抑差价。或许是因为后期收储压力太大,或许是因为同情纺织行业处境,2013年1月,有关部门决定近期投放部分临时储备棉花,并安排进口,以保障市场供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次上演。

八、棉花产业链结构和布局调整呼声再现

在2012年9月中国棉花协会召开的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多年来一直主张建立稳定棉花生产长效机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棉协会长周声涛提出,在粮棉争地、粮经争地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因灾面积、产量连续几年下降的情况下,新疆棉区的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新疆棉区已连续10年增产丰收,据自治区农业厅预测2012年全区棉花产量318万吨,占农业部预计全国产量660万吨的48%,有数据显示,新疆实际产量有可能占到全国产量的50%以上。周声涛说,要从战略高度看待新疆棉花生产,加大西北棉区支持力度,提振产业信心。

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起起落落,用棉量终于跌到了10年来最低值,年用棉量由最高时1200万吨降到了750万吨(有说650万吨),而纱锭却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压锭后的8千万锭陡升到了1亿4千万锭。产能过剩、设备落后、成本上升、库存压力和经济持续低迷使纺织企业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纺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更新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技术含量、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突出;必须采取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求得发展的新举措。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