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纺织集团通过整合旗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外贸服务平台,打造新型产业链,充分发挥集团作用成功抵抗风浪。
天津三悦以前只接单,现在还参与设计。“以前ZARA(著名西班牙服装品牌)给什么设计图他们做什么,现在他们会拿出自己设计的样品给人家挑,不少都被采用了。”
上海的Lily和江苏的苏美达都走品牌路线,现在销售情况都不错。“但创品牌投入大,风险大,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能走这条路。丹麦主要也就VEROMODA和ONLY这两个国际品牌,西班牙有ZARA。”他说,在国际上,前100位的服装品牌中没有一个来自中国,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不可能是速成的,要靠精耕细作和时间沉淀。
晨风专注于做衬衫,把质量做到了极致,虽然是贴牌,但稳扎稳打稳步增长。这个企业还用了很多高级设备,重视改善工人福利待遇,不断拓展提高效率的空间。
天虹、华孚等纺织企业都走出去了,在海外设厂,更好地配置资源。“企业在国外单打独斗很辛苦,未来能否由政府主导在国外建立开发区,商会来做中介,企业参与,这样可能更有助于企业走出去。”江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鲁泰力求在面料上创新,他们的一种产品能保证洗10次不变形,客户纷至沓来。
“总而言之,整个纺织业的黯淡还将持续几年,光靠成本优势做大路货肯定不行了,要有特色个性化才能有出路。”江辉肯定地说,2012年倒掉了不少纺织服装企业,但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而且,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未来应该有更多人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