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三个转折不光是历史的回归,是对我们过去增长模式的一个告别。对纺织行业来讲,当老百姓收入增长推动的消费增长成为经济拉动的第一模式,贡献力量的时代到来以后,我们纺织行业面临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但是,我又要说到,同样是消费,老百姓有钱了,从我们现在的观察来讲,这两年发现用于医疗消费的比重并不是城乡居民收入支配过程中间增长最快的部分,反而比重是下降的。这两年有两个东西是增长最快的,第一反而是食品支出,本来一个国家收入提高以后,应该是恩格尔系数下降,但是我们国家年年都是农产品价格涨幅超支CPI,造成我们国家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未来,这个局面应该不会太长久,正常情况下还是应该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应该下降才对。
另外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我们居住的比重在消费支出中间的比重还是上升的太快。老是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超过CPI,像去年就达到6%,我们CPI才2.6。除此之外,其他的反而都是比重下降的。所以,这个消费结构的变化,我从我长期研究消费来讲,我觉得是不正常的一个结构变化,不会是常态。那么,未来从正常的,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变化的这个过程中间,应该说特别是城镇化加速阶段,衣着类消费的比重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如果拿我们对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原来跟我们相同GDP水平阶段看,他们曾经衣着类的消费在整个消费中间的比重先上升了7个百分点,然后再慢慢降下来,主要是因为什么?原来农村穿的破破烂烂无所谓,进城了要打扮打扮了。所以,他的收入提高以后,先买一点衣服还是承担得起,所以为什么城镇化加速初期衣着比重是上升的。我们国家正好处于这么一个历史阶段,大量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跟过去不一样了,他们衣着打扮根本看不出跟城市小姑娘,小伙子有什么区别,他们也在追求城市的发展方式。
所以,我们如果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好,有可能2013年也是我个人的希望,回归正常的升级的状态,应该是老百姓有钱以后,第一步应该是衣着类消费应该是先上升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可以持续将近十年时间,然后才会下降,这是亚洲国家以前留下来历史的经验,大概是这样的。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衣着类消费跟我们纺织服装行业联系非常紧密,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个消费的蛋糕中间,我们能够尽量多切一点,而且能够变成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我们纺织行业把我们为国际服务的高标准要求转过来对我们内需品同样的来要求。我几乎不在国内买服装,我买衬衣都是利用在香港、欧洲出差的时候买,非常可气的时候就是在中国买口子回来都要重新钉一遍,为什么出口的时候验货能够达到人家最苛刻的标准,我们内销为什么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今后,我们说食品已经有前车之鉴了,国内好糊弄,糊弄到最后把自己玩进去了。我们纺织服装行业,我们家纺行业任何一个行业一定要善对国内消费者,把他们当成比欧美人更苛刻的消费者来尊敬,我们才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社会责任先从内销标准跟国际标准接轨做起。谢谢!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