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青岛的月工资比很多工人老家的工厂高出200元到400元,很多人宁愿舍弃这部分收入呆在家乡。”即墨市一家纺织企业的路主管分析说,这是导致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纺织企业的工人多数是女工,她们回到家乡后考虑更多的是结婚生子,很多公司都有一批这样的“老工人”,因为这个缘故不回来了,考虑到人员的流动,路主管表示,春节后要招聘200名员工才能让企业的工人稳定在1500人左右,确保订单有人做。
设法留人
工人收入每年上涨一成
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招聘男缝纫工
“我们一共有4000多名工人,如果哪天干活的人不够了,订单就没法完成了。”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主营的是服装、织布和染色业务,对一线工人的需求十分巨大,好在工人数量相对稳定,企业也一直良性发展。说起如何留住工人,该公司一名主管表示,公司为职工做好4件事:吃好、住好、工作环境好、工资好。这名主管告诉记者,住宿环境堪比宾馆,每顿饭至少6个菜,车间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工资就更不用说了,新人工资也不低于2300元,熟练的拿到5000元也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每年都要增长10%,这让很多工人有了盼头。”尽管如此,雪达集团的缝纫工也有人员流动,每年的流动比例为5%左右,但给招聘带来的压力并不大。
招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很多企业不仅参加市里举办的招聘会,马路市场也要时常光顾,想尽办法把人招进来。“我们每年给员工稳定增加10%—20%的薪酬,员工每天一日三餐我们也只收象征性的1元钱”,一家企业的招聘经理告诉记者,每年企业投入数十万元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并提高职工福利。
都说好裁缝多数都是男性,但在服装加工厂的车间里,这句话并不符合,因为单纯的代加工并不复杂,完全属于劳动密集型,靠人海战术完成大订单。“以前缝纫车间几乎看不到男的,全都是女工,大家觉得女性更心细,长期干能坚持住,但现在男工人也有了,而且越来越多,企业没办法再去挑人了。”记者采访时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招聘男工人,最多的企业男工人数量已经有数十人。
在采访中,一些打工者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企业在招工时承诺给他们1800元,甚至是2000元以上的工薪,甚至还有企业写出 “包吃包住,顿顿有肉”招聘广告,但他们并不敢轻信。 “很多企业说的是一套,等你进厂做的是另外一套”,来自河北的一名工人说,压低工钱的办法太多了,一些承诺不兑现,工人们毫无办法,而错过了求职期,想再找工作就会很麻烦。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