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公司白领小蕾说:“我不崇洋媚外,只是觉得外国那些流行品牌品质更有保证。”时尚类杂志社编辑王倩说:“在高档商场里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品牌,国内品牌比较少。跟国际品牌相比,国内品牌价格上可能会更实惠一些,有些商品做工、面料也很好,但因为没有国际品牌知名度高,所以不被大众所了解。从支持国货的角度出发,还是希望商场能多一些有特色、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也有消费者认为,商场的定位各有不同,去高端商场买东西的人买的就是大品牌,国内一般的品牌即使进去设专柜也不一定有人买。国产品牌就该去适合自己定位的商场,不必往高档商场里挤。
官方说:要推动国内品牌平等进入大型零售企业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呼吁:要推动国内品牌平等进入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陈德铭部长发出这样的呼吁源于当前本土品牌面临的窘境。
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在北京商场内,服装、鞋帽类中国品牌占比约40%;化妆品等品类中国品牌占比则较低,仅为20%。在销售额方面,中国品牌销售额占比在三成左右,而且以中低端为主。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品牌仍是拉动商场销售的“主力军”。中国服装行业协会2011年对北京的17家商场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所有受访商场中,国外服装品牌占了73%,本土服装品牌仅占27%,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国外服装品牌高达80%。
在2012年“中国百货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认为,造成国内品牌在百货商场中处于劣势的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是消费者对民族品牌信心不足;其次,百货商场的经营定位不断升级,不少本土品牌受到歧视,甚至被迫退出;第三,民族品牌建设相对薄弱,品牌价值还有待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基于WTO规则,国产品牌的发展在政策方面很难有特别优待,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售业就无所作为。“成立中国名牌商品专柜等是可以探索的途径”。赵萍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