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有资本发展,曾是西樵纺织业成功抗击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西樵民营企业一直秉承的作风。但是在加速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单靠自有资本难以做大做强,西樵纺织业对资金的需求开始显得日益急迫。近三年来,西樵纺企共引入各类先进设备5000多台套,投入资金40多亿元。经过专家评估测算,西樵纺企每年的融资需求大概在3.5亿元左右。为破解融资难题,不仅为42家企业申请获批3.7亿元贴息贷款,更是筹资1.3亿元成立了广东南纺融资担保公司,可以撬动10亿元的融资金额,有效缓解了纺企融资难的现状。目前,南海区农商银行针对西樵中小企业的技改推出了对应融资套餐,加速西樵纺企技改步伐。
此外,为改变以往拼资源、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西樵纺织业积极寻找一条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径。“西樵面料”的区域品牌价值不断得到多数生产商的认可,先后有300多家纺企抱团参加世界各地的纺织面料展,成功塑造出“西樵面料”的金子招牌。
总部经济一直是西樵纺织业发展的弱项,而随着资源、环境倒逼机制的不断加强,以及纺织企业的高度集聚,科技、金融等核心要素的大量投入,西樵纺织行业对总部经济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近三年来,西樵纺织行业在加强“补链”的基础上,动工建设纺织总部大厦,打造西樵纺织经济总部基地。
产业集群合作助推二次转型
关海权认为,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宏伟目标,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需求低迷将成常态,纺织工业的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在高端领域的控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领域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从国内看,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成为重要挑战。
2012年11月20日,当西樵镇与虎门镇两个纺织服装经济重镇的领导人签下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的协议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称此举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广东省内第一个专业镇合作联盟诞生,开启了今后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二次转型升级探路之路。通过双方联手,推动产业链的协作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跨专业镇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联合平台为载体,积极为广东省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和专业镇的创新联盟建设探索先行经验。
在两地政府签约合作的基础上,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与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也签订两地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两地共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日后服装名镇虎门与面料名镇西樵长期的产业互补、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两地企业还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支持下,组建成立了虎门西樵企业联谊俱乐部,搭建两地企业“以商会友、交流联谊、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大平台。
“西樵纺织产业集群率先探索与服装产业集群对接合作,为自身产业发展和整个纺织企业产业链的发展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伏广伟表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