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中国时尚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商为目标,时尚产业建设亮点纷呈。一是上海时装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时装周之一。2012年是上海时装周成立十周年,经过十年耕耘,上海时装周已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商贸文化活动,商业模式日趋清晰,媒体联动效应显著。全年两季时装周共举行了 78 场作品发布会,吸引了80多位中外服装设计师或品牌参与,40多位明星、700多位模特参加,超过300家媒体给予现场报道,十个赞助商品牌参与,现场观众各达2.5万人次,达到了历年之最。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为“百年老工业华丽转身”的典范之作,其时尚地标效应进一步得到提升。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时尚精品仓B、C两馆基本“满仓”,成为Nike、新秀丽、埃斯普利特(ESPRIT)、盖璞(GAP)、诺帝卡(Nautica)、哥伦比亚(Columbia)、乐斯菲斯(North Face)、反斗城等近60个知名品牌的集聚地;有着“亚洲第一秀场”之称的多功能秀场和高级会所先后举办了“华谊-ELLE之夜”等重大活动70余场;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学生演出实践基地。三是加速Prolivon、EY等新服饰品牌培育和发展。高级服装服饰品牌Prolivon成功进入上海和苏州的一流商圈;时尚休闲服饰品牌EY完成重新定位,形象进一步提升。四是老字号品牌焕发新光彩,电商销售取得显著增长。三枪、海螺和民光等一批老品牌通过规范和提升品牌终端视觉形象系统,焕发出新的光彩,三枪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电商销售收入较上年显著提高。
以中央研究院建设为抓手,有力提升集团科技创新水平。一是以建设一流中央研究院为目标,为集团核心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加快推动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三是依托技术创新体系,一批科技成果脱颖而出。
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总部职能转型。一是加快总部市场化、实体化和集团化运作。通过加强遵循审计、深化考核审计、抓好离任审计、巩固审计整改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国资经营安全;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物业经营信息化、门户定制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项目建设和信息安全测评、IT审计等工作,有效地提升了集团的战略管控水平。二是继续强化运营监管,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解决资金难等问题。集团还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高素质团队。通过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执行新的薪酬绩效方案,提升了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水平;完成了第三期青年干部工商管理高级课程研修班、“1+1”培训、外贸纺织自营业务培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四是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一年半的努力,通过了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国家一级企业评审组的评审,集团成为国内纺织业首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