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快时尚品牌服装被购物中心抢食 逐渐重视体验式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1日

在这种背景下,购物中心应更注重自身的“体验式商业”特性。叶际屏认为:“购物中心原本就应该具备体验性,品牌和业态没有任何冲突,它是包容的,这是它与百货商场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体验式商业”最常见的载体是购物中心,因为购物中心在建筑设计、空间品质和经营模式上,更易于实现“体验式”的要求;同时,购物中心在业态组合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也为体验式业态的存在提供了契机。不过,任何业态的选择和引入,都要基于项目最合理的业态组合定位,以及对潜在目标消费群消费喜好的准确把握。要与项目内其他业态和品牌充分契合,相得益彰。引进更多的快时尚品牌并非购物中心成功运营的必胜秘诀。

举个例子,Forever21是很多年轻女性都熟知的快时尚品牌,它在美国的普及度比ZARA更高,且更受女性欢迎。Forever21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店在哪里?想必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去年开在北京apm的那家。其实不然,它的第一家开在了常熟印象城。但是,两地的店面所吸引来的消费者数量却是大相径庭,北京的apm人群涌动,而印象城内的Forever21却是门可罗雀。

“原因何在?很简单,常熟比较缺少白领阶层,而且他们对Forever21太熟悉了,因为它的服装就在当地加工,在他们的仓库里面可能就有这些服装。这个地方的消费者自然就不会去购买。而常熟印象城完全是快时尚的模式,最终,不到一年的时间,该商场内的很多快时尚品牌基本上都已撤出。” 叶际屏说道。

这说明什么?叶际屏认为,盲目推崇快时尚、追逐潮流以及尚不明确的规划定位使商场走上了不归路。

叶际屏认为,虽然很多购物中心开发商非常注重引进快时尚品牌,但是其不是现代购物中心必要的组成部分,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科学的业态配比和品牌搭配。

因为购物中心本身不是终端产品,而是零售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一特性允许购物中心周期性地进行演变,以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期望与品位。在实践中,每个购物中心都与众不同。

品牌、商场重在调整融合

如今,不论是商场还是快时尚品牌都面临着调整难题。快时尚品牌的“大牌效应”让国内众商场不得不“卑躬屈膝”,商场如何才能将体验式消费和快时尚品牌进行融合,这是急需解决的困难。

欧美经济的下滑,使得更多国际快时尚品牌将发展重点放在了中国市场。GAP品牌所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称,计划将于2013年关闭189家位于美国的店铺,约占全美店铺数量的21%。同时将加大在中国扩张速度,计划2012年底在华店铺数量从15家增至45家。由此看来,中国的零售市场也给快时尚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我们在做购物中心的时候怎样把握这种机会非常重要,现在既有网络的冲击,同时快时尚不断地开店、扩张,这需要我们不断做出积极的调整。” 叶际屏表示,要不要引进快时尚品牌,不在于它是一个潮流的标志,而在于商场是否需要,周边的客群是不是能消化得了。

站在商场的角度,品牌调整难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开发商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权衡取舍。在项目操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尽管体验式业态更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和收益,但是基于开发商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或企业文化等因素,对于现金回报的要求较为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引入“体验式业态”,引入多大比重、怎样的类型,都需要发展商进行权衡取舍。

“开发商做购物中心的时候要清晰地认识到,体验性是通过规划、布局、业态组合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实现的。”叶际屏说。

另外,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是快时尚品牌和商场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能够获得消费者长久的信赖和忠诚,除了有吸引力的业态组合和品牌、有舒适的购物空间和环境外,还必须有真诚对待消费者的良心。

总而言之,一个购物中心是否需要“体验式业态”、需要什么类型的“体验式业态”,都要建立在项目准确市场定位和业态组合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追求眼球效应或者市场影响。商业项目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具有前瞻而长远的眼光。

在叶际屏看来:“未来购物中心要加强‘体验性’,应该会在餐饮、娱乐及儿童业态上加大比重。作为时尚消费的风向标和购物中心的贡献者,快时尚品牌店仍会是购物中心的领头羊,但商铺的面积有可能会缩小,品牌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并形成快时尚集群,以通过品牌的多样性,商品及款式的丰富度,增加其在购物中心的体验感地位。”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