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近乎流产的多边贸易议程中闯出一条新路,许多大国都在以地区合作方式填补空白,并在放宽市场准入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比如,正在磋商构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和美国——指出它们在去年12月新西兰谈判之后取得的进展。那次谈判第一次把加拿大和墨西哥吸收进来。第16轮磋商将于3月在新加坡举行,乐观人士希望今年底前能签署一份协议,不过这可能是一厢情愿。
可以说,更具雄心的项目是达成一项欧美贸易协议,把两大经济体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起来,为保护知识产权(IPR)等方面的措施制定出标准。由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和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Ron Kirk)领导的一个工作组,预计在本月宣布启动正式谈判。不过,在草拟一份协定方面仍存在多项艰巨的挑战,协定不会在短期内达成,许多人认为此事今年内根本没有指望。
与此同时,尽管存在一些地缘政治紧张,但中日韩三国正为签订三边贸易协定做准备工作。赫夫鲍尔表示:“中日韩达成贸易协定,可能是2013至2014年间的一件大事。此事目前看来似乎遥不可及,但如果这三个国家决心向前推进,就很可能带来重大的突破。”
在这些旨在推进地区贸易融合的努力取得进展之际,世贸组织、全球贸易官员和专家,以及商业团体都在密切注视相关国家是否将弱化一些旨在保护国内产业的措施。近年来此类措施大行其道,导致有关保护主义的指控。此类政策破坏了贸易关系,导致贸易紧张升温,包括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内部。
拉米表示:“现在,世界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保护主义加剧的威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