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Jason Wu和Yeohlee Teng这样的坚守者,更相信这里的持久价值。时装设计并非是单打独斗的游戏,一件衣服从创意到完全生产出来,需要的是一系列手艺娴熟的专业人士的合作—这些被CFDA主席Diane von Furstenberg称作“蜂窝”的小型制造商,依然遍布在整个Garment District当中。
身穿藕荷色上衣的Sunny Chung是其中的明星。她从事的是制衣中最后一个环节—刺绣、缀入碎钻、铆钉、亮片或任何细微的修饰。位于第八大道38街256号的这间店铺如此受到追捧,以至于临近时装周的这些日子外面都会排上长龙。她曾用自己的手艺装饰过Marc Jacobs、Coach、Ralph Lauren这样一些大品牌的服装,“我喜欢最后一刻改变的挑战,对这种客户来讲,你想做到最好,你不得不做到最好。”
源于Sunny Chung这样一些老手艺人的存在,以剪裁工艺着称的Rag & Bone、美国本土品牌Theory和Ralph Lauren也选择将大部分服装在此制作。Theory的总裁Andrew Rosen描述自己创立品牌初期,在工厂花的时间和在工作室一样多,“我必须保证生产出我想要的。”
“很难解释什么叫作设计,往往经由的环节越多,水准越好。设计中总会出错,如果不知道如何修正,没人帮你完成,结果完全不同。”Yeohlee Teng表示,“纽约一直是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在她看来,巴黎、米兰、伦敦的“Garment District”早就消失了,刚毕业的设计师很多不得不去大品牌实习,不可能自立门户。
Brand Union的客户总监Charlie Lebess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当你在这个城市待久了后,通过人们穿衣风格和行为方式,就能判断他住在哪个区域,SOHO就是一个典型。这个纽约最着名的艺术家聚集地,如今成为了整个曼哈顿房价上涨最快的地方,虽然政府提出但凡入住者都要获得政府所颁发的“艺术家认证”,但高昂的房租早已让这里完成了洗牌,一些艺术家只能把工作室迁往了切尔西。
不久之前,德国知名的纺织机器制造商Stoll GmbH & Co在39街西侧250号专门开设了“时尚与技术中心”。“没错,我们是卖机器的,”这里的高级经理 Beth Hofer说,“但也想成为设计师和生产商之间的桥梁,不想看到‘美国制造’成为一个副产品,而希望它是一个必需品。现在的年轻一代设计师,很骄傲于自己的产品可以在美国生产。”
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出现。“就像现在开始吃本地食物变得很流行一样,穿本地制造的衣服也会成为潮流。一切都是能够改变的。”Yeohlee Teng说,“当人们到店铺看到我设计的衣服,知道就是另一条街做的,这种感觉很好。我把我的店铺当作人们了解Garment District的一扇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