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服装企业:年关要过几道坎?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9日

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只有在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饭桌前,看着春晚,听着新年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才算真正与过去的一年做了一个割舍,也真正在内心里为过去的365天做了一个交接仪式。

2012年,服装行业在正视行业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上完成了至关重要的转变。例如,服装行业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上市不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部分订单向国外转移已成必然趋势……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服装企业家们从公司的账单上切实看到了努力的成果,也正在继续探索前行的方向。而接下来,谁的产品附加值高、谁的国际资源整合的好、谁的品牌定价更符合消费习惯这些问题其实都剑指同一目标——谁会生存的更好。

转型:还是要早行动

情景再现:

张老板做了十几年的皮草外销生意,现在为了在国内开拓市场,一下子申请了10多个商标。虽然有了这些商标在手,但该用哪个来首开国内业务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又成了眼下困扰他的问题。

2012年由于欧美经济危机,消费需求低迷,使得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深受影响。因此,我国的大部分服装制造商、企业纷纷另寻出路,把重点从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

就国内的皮草行业而言,有着众多多年专门从事皮草服装服饰出口加工的企业,主要市场也是面向以俄罗斯、芬兰等为主的北欧国家,年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成以上。在那里由于气候与习俗原因,人们穿着皮草服饰的历史由来已久,市场需求量大且结构相对成熟。近年来,伴随国内皮草消费的热度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皮草以及皮草市场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国内对皮草的需求量增长幅度巨大。当外需环境不佳,出口业务呈下滑态势的时候,原本只做外销生意的皮草企业们也将发展的眼光更多的国内市场的。这样便面临着与国内原有的内销品牌竞争的问题。

圈内观点:

国际毛皮协会执行总监朱丽叶·贝利说:“销量的增减,是时尚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直接表现。中国消费者对于皮草认知的加深,以及二三线城市对皮草的需求量剧增,真正使得近两年中国皮草呈现高增长态势。”这样看来,原本在国内市场有基础的企业,在这一增长期间着实尝到了甜头。当许多以外销业务为主的国内生产商,在外部环境不佳的时候纷纷将眼光看向国内,该如何与国内已占有相当份额的品牌来竞争,以求在国内市场中分一杯羹,这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他们来说,恐怕只有走差异化发展这条路最为可行。

资金:谁还在为资金回笼打转

情景再现:

过年前的这几天,做家居服生意的马老板眉头紧皱,不仅如此,他的公司中各位品牌经理们也是忙得团团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为别的,只因为年前资金难以回笼的问题。

资金回笼困难是许多像家居服这样的新兴品类企业到年底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些企业,都希望既能最大程度维护好与有过多年合作得经销商间的关系,又能尽可能多的讨回欠款。相比男装、女装来说,家居服还不具备成熟化、规模化的营销渠道和代理机制,更缺乏供销彼此相互约束的能力。这样一来,资金在外难以收回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屡见不鲜。这种现状这不仅影响企业的投入再生产,甚至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并直接影响来年的发展计划。资金问题不解决,当遇到不利的外部因素时,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圈内观点:

“资金回笼难,企业有苦难言。”这看似已成惯例的“平衡”关系真的无法打破吗?有相关人士就曾表示:“钱和面子,二者不能兼顾,只有舍其一保其一。”这种相对决绝的“气话”显然有些不切合实际,但对于企业来说,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改变销售策略,向成熟的产业模式借鉴,为供销双方的合作立个规矩。一方面,双方在达成合作意向的同时要充分明确合同协议的签订条件。这样既不伤和气,对于双方又都能起到很好的约束效果。另外,在挖掘新客户时,企业需要要求销售员在前期接触时,就对客户的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有信用不良记录的客户,在与之发生贸易往来时一定要倍加谨慎。

人才:去留本是平常事

情景再现:

春节前一周,小张向公司老板递交了自己的辞职信,原因不过是感觉工作存在某种不如意,想换个地方罢了。

服装行业“吆喝”了很多年的人才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服装类院校的培养,逾百所专业院校在为服装行业输出人才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因此,服装设计人才的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同时,相当一部分国外学习设计的人才归国,也加入到了品牌和企业中来,中国的原创品牌和新鲜血液正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实力。

不仅如此,国内各类专业赛事近年来愈发火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细分的专业化人才成为人才需求的一个新趋势。譬如,目前国内开设有针织相关专业的院校,只有包括北京服装学院在内的等很少的几所院校。而高端人才以及高层管理人员梯队也面临着“挖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

圈内观点:

人才流动本是平常事,也正因为这种人才的跳动,让服装行业的发展更新变得有序。但是在80后、90后这一代人中还流行一种现象是“裸辞”。年轻人这种追求自我价值的突然举动,还是令很多企业家吃不消。盛世嘉年公司首席执行官陈虎曾有一段关于人才去留所发的感慨值得急需人才和准备跳槽的人参考,他说:“公司初创,融了钱就开始犯错,招的都是些有著名大公司从业经历的人。市场寒流乍起,这群人大都犹如蝗虫,留下的只是一堆概念和PPT”。多年来总有一批“人才”在各公司甚至竞争对手间奔走,以图加薪升职。看到十年换过七八份工作的人,感觉就象十年内结过七八次婚的人一样,中看但无忠诚。这样的人才,有多少企业会重用?”

定制:您有几招“杀手锏”

情景再现:

近日,“Vera Wang”进军中国市场附带着一条“霸气十足”的附加条件:“试衣费3000元,不买不退。”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3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