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服装企业:年关要过几道坎?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9日

据“Vera Wang”负责人介绍,“Vera Wang”品牌婚纱售价从3万元~30万元不等,想试穿就要先缴纳试穿费,若最终实现购买则会在售价中扣除试衣费。事实上该品牌的国外店铺并没有缴纳试衣费的规定,之所以在中国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国内存在的抄袭、拷贝名牌款式等一些不良风气。为了防止被抄袭,店内还规定顾客不能拍照和录像。

圈内观点:

鉴于这样的一则霸王条约,不知道肯为此买单的消费者最终会有几位?从近年来奢侈品销售的增长来看,中国消费习惯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消费者不仅对国际一线大品牌了若指掌,同时也对识别国内高仿品和“山寨”品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像“Vera Wang”这样采用收费向仿冒说NO的,到底又拒绝了多少与潜在顾客面对面的机会?还是在寻找另一种自我身价的提升方式?这些定论都为时过早,只有看其在中国的发展业绩才能得到答案。

2013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将有一个崭新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男装定制馆、和原创设计师展示区域。随着中国原创设计师日渐步入终端消费者的视野,定制一件完全属于自己的服装已经绝非难事,而定制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独特的设计、过硬的技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比拼的则是看谁能有更多的“杀手锏”。

消费:方式转变成定势

情景再现:

“小姐,您的快递到了!”

“好的,谢谢!”

……

刘小姐接过快递员手里的包裹时显得十分开心。上网买东西已经成为她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她几乎每周都要收到很多的网购邮包。用她自己的话说:“网购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

近年来,伴随国际大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高端品牌的迅速成长,它们迅速抢占了国内一线商场的较大份额,并且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高端消费者身上。但是,中国消费结构的主力军毕竟是工薪阶层,面对名牌的高价,显然他们承受起来困难很大。而事实上,他们又不愿“自忖身份”地去选购批发市场的廉价衣服。那么,因相对在流通环节附加值更少,而具有高于商场品牌性价比的网销品牌服装对工薪阶层来说几乎成了不二选择。这样来看,似乎是商场和品牌自己把顾客“送给”电商的。

圈内观点:

某知名品牌的销售战略主管分析称,电商、网店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原因,是消费群体被动受市场分割的直接结果。

网销创造的惊人成绩足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UTA时尚管理集团CEO杨大筠表示,来自电商的竞争使得主要实体零售商压力渐增。不过,目前还没有因受到电商挤压而破产倒闭的实体店的案例。但2013年,服装和电子产品网络销售所占份额的增长将出现质的变化。一段时间内,实体零售商或许能够掩盖自己业绩增长压力,因为它们毕竟拥有众多店铺和一定消费群体。但今后需要面对顾客不断流失的问题,实体店主们该如何是好。

高价:到底谁在消费中国品牌

情景再现:

刚从商场走出来的王小姐叹了口气说:“如今知名品牌女装动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价格,实在令人咋舌,看来我们真的已经买不起国内品牌了。”

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朋友对国内品牌的高价有这样的评价。随着国内品牌的价格攀升,优衣库、H&M、ZARA却在暗喜瞄准中国很多城市最为繁华的商场开设大型的专卖店,也看到了类似百荣、白马等原本以批发市场定位的商场悄悄转型以批零兼售的方式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这一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一些原本定位于大众的消费品,受限于国内商业环境的潜规则和各项成本的上升,加价缓解企业压力反而是企业家正在积极筹划的事情。

圈内观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曾在参观温州某男装品牌时表示过,品牌在定位一再拔高的过程中,会失去原本该拥有的客户基础优势。他甚至提议,温州的男装品牌应该发起联盟,呼吁国内品牌集体达成定价的共识。先将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内品牌的认可度培养起来,逐步以价格划分出消费层次。否则在面临国外快消品牌的强力冲击之下,国内品牌只有自怨自艾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3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