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所占份额连年扩大,民企也是带动出口整体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年三大类企业中仅民企实现出口增长,增幅为8.8%。国企和三资企业全部下降,降幅分别为7%和3.6%。进口方面,民企的增速也最快,增幅达17.6%,超过国企的12.4%,三资企业仅增长1.6%。
经过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与近年国内外经贸形势的波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逐步分化。整体而言,大、中型企业出口情况较好,在全国83000余家出口企业中,大型企业家数虽然仅占不到4%,但出口额占53%,中型和小微企业合计占不到一半。从出口增长的情况看,在具有效同比的企业中,有55.2%的大型企业、50%的中型企业实现增长,而小微企业实现增长的则仅有32%。
区域出口
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中西部形成新动力
2012年,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区出口实现增长。其中前五大出口省市中,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合计出口1838.6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的72.1%,合计出口额下降0.7%。
2012年,纺织品服装整体实现出口增长,与以往不同的是,拉动出口实现增长的不再是东部沿海地区。前五大出口省市,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的出口全部下降,江苏也仅增长0.8%,对整体出口形成正拉动的地区转至中、西部。
中部地区出口累计实现15%的增长,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安徽和江西,分别增长41.4%和17.5%。西部省区出口增长22.4%,其中表现突出的主要是广西,增幅达91.6%。从出口份额上看,东部省市所占出口份额从2011年的87.5%降至2012年的85.6%,而中、西部则占比则分别比2011年扩大了0.7个和1.3个百分点。这几个省市的共同特点在于主要市场集中在东盟和中东地区,且对其出口增长迅速。
进口概况
棉纱线进口增长迅速
服装占进口份额提升
受出口增势放缓、纺织半成品自给化程度提升等因素影响,2012年纺织品占进口额比重进一步下降。纺织品进口199.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1.5%,占比较2011年下降1.1个百分点。纺织品进口整体保持4.8%的增长,但其中只有纱线增长22.6%,面料和制成品全部下降,降幅分别为4.8%和2.2%。纱线进口增长主要由大宗商品棉纱线带动,2012年全年累计进口量152.8万吨,增长幅度接近70%。而同样是大宗商品的化纤纱线进口量则下降12.7%。面料中也仅有棉制面料进口实现小幅增长,其他原料制面料进口全部下降。纺织制成品中,家用纺织品进口额下降12.1%、工业用纺织制品和无纺织物分别下降了3.2%和2.7%。
2012年服装进口45.2亿美元,增长12.9%,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至18.5%。其中针织、梭织服装进口量、进口值分别增长11.9%和13%,进口平均单价则仅增长0.9%;毛皮革服装和衣着附件进口额分别增长12.3%和10.3%。
2012年国际市场棉价回落,进口均价从2011年的2810美元/吨降至2012年的2299美元/吨,下降幅度达到18%。棉价下跌导致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进口达513.7万吨,增长52.7%。进口棉与国产棉价格的巨大差距是推动进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化纤累计进口量下降2.6%,进口单价下降1.9%;羊毛毛条合计进口量下降4%,进口单价下降3.5%;蚕丝进口量增长29.4%,进口单价上升4.2%。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