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加工其他环节
甲醛用作染料有严格标准
“除了苯胺类化合物染料可能会对人体及环境产生危害外,服装生产的其他环节也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其他有害物质,如甲醛,不少服装需要上色,一般会使用含甲醛的树脂将颜色固化”,董金狮告诉记者。一些硬度比较强,如外套、牛仔裤等,为了增加衣服硬度,看上去更有“型”,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塑料树脂,其中一般也含有甲醛。服装生产过程中也有可能使用偶氮二甲酰胺类染料,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服装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这类染料,但需要注意的是,服装本身也是有区分的。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全面实施强制性标准——《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气味及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A类为婴幼儿服装:其中每公斤衣物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毫克;
B类衣物为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每公斤衣物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毫克;
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毫克/公斤。
棉麻等材质或含农药残留
董金狮指出,还有一些衣物本身在不同光线下是可以变色的,其中一般都含有酚类物质,消费者在购买时也需注意。
另外,一般食品中的有毒物质有农药残留的可能,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一些棉麻材质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也是服装中有毒物质可能的来源。不少衣物以棉纤维、麻纤维等为原料,而棉麻等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农药,并不能排除农药残留的可能,尤其是一些衣物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制作而成。
沈永嘉提醒,对于一些白色衣物来说,有些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荧光增白剂以使衣物看起来更加洁白晶莹。
■ 专家提醒
内衣
尽量选择无色为宜
董金狮建议,在选购衣物时,内衣尽量不要选择颜色比较鲜艳的款式。另外,购买时看清衣物标签上的各项标示说明,尤其是服装种类、服装材料(混纺、化纤或毛料等)、生产企业信息、适宜的洗涤及熨烫方式及其他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适合人群等,都是需要提醒消费者仔细查看的。还要留心查看衣物颜色是否均匀,是否存在掉色及毛边等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销售的衣物,如果标签标示语言全为外文而没有中文标示,这类服装都是不合格的。
新买衣物
漂洗晾晒可去除有害化学物质
董金狮建议,新买的衣物不要着急穿,如果是内衣、衬衣等直接接触皮肤的衣物,可以用清水进行漂洗,以洗掉衣物中可能存在的染料及甲醛等。漂洗后,应在通风环境中进行晾晒,晾晒时以衣物里面在外为宜。如果是外衣,可以不用清洗,但可以晾晒,也可以减少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有害化学物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