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领域中,建筑上的保温隔寒,冬天保温夏天隔热,现在所有的新建筑都要加上保温层的,相当一部分也可以利用废旧纺织品来替代,只需加上相应的阻燃处理之后就可以了。另外,高速公路、高铁经过居民区时两边的隔音层,利用废旧纺织品做成的原料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
在世界纺织机器展览会上,你会发现日本的展台上,可以用废旧纺织品原料直接加工成毡,最薄35毫米,最厚的可以做到160毫米,一次成毡,很方便。这方面可以利用的领域很广,既可以用到家用建筑上面,也可以用到社会工程上面。还可以做成卫生用品、尿不湿等等,但是这方面,对于防止细菌、病毒要特别关注。同时汽车的坐垫、内部装饰,已经可以允许大量使用废旧纺织品原料加工物。世界上几个大的汽车公司,包括奔驰,已经要全部使用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原料进行加工。
农用也可以用废旧纺织品原料,用得最多的是大棚的保温。因为这个东西,只需要保温,不用顾忌颜色、花样,这方面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加以应用。有些果实的保护,同样可以用剩纺织材料来进行。除此以外,包括服装里用的东西也可以用剩纺织材料,比如衣服里的合成革。
现在一些再生利用工厂收到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是聚酯瓶子,熔融之后可以做成新原料。但是这在中国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江苏、浙江利用聚酯瓶子做的涤纶丝,绝大多数用的瓶子都是美国进口的,美国的瓶子瓶盖都是卸掉的,上面贴的纸都揭掉的,并且每一批来的瓶子都是一个型号的,一种颜色、一种品种、一个型号的进行分解,较为方便,现在我国回收的瓶子进行分解还有一些过程。
还有其他很多的特殊产品,如医院里面医用的废纺织品,这部分规定统统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因为这里面可能带有细菌病毒,要另外处理,不准乱回收利用。
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对于一般纺织品,尤其是衣服等,回收后能否保证没有病毒和病菌。按照规定,回收衣服必须严格消毒,不能变成传染源,影响社会稳定。
纺织原料可能会引起流行病是有历史教训的,是和山羊和绵羊里带的布鲁斯氏杆菌以及炭疽杆菌有关。从1940年到1949年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表明,中国每一年羊毛的运输加工使用,造成布鲁斯氏杆菌和炭疽杆菌引起人死亡人数每年达到30万到40万。从1963年开始,纺织工业部主导下开始建立专门的毛包消毒。
直到1983年,中国才完全消灭炭疽杆菌和布鲁斯氏杆菌。但是现在依旧不能掉以轻心,2011年12月,美国骆驼绒和山羊绒协会会长给我们来了一封信,提到阿富汗发生了炭疽杆菌流行。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病毒和病菌问题,严格消毒。
消毒成本很高,加上相关检测,成本更高。这部分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事实。
纺织品的品质非常复杂,现在都已经数不清到底是几百种还是上千种。此外,混纺产品很常见,不知道里面混着什么材料,不好分解。不同品种的分解费时费工,而且混纺产品太多,如何进行分离,尤其是多种材料混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科技研发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必须围绕着最终产品的开发应用和市场。谁来买谁来用,用在哪里等都必须弄清楚,这样才能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前道工序要为后道工序服务。比如消毒,不能等到织完布之后再去消毒;后道工序也要为前道工序补台。有的问题前道工序解决不了,后道工序就要负责完成。这样这个产业链才能搞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