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田集团旗下的三个品牌发展迅速。“三个品牌的定位不同,我们选择国内外面料的比例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国内面料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董事长高淑丽在分享中谈到了她对国内面料企业的认识。在她的印象中,目前国内的面料档次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也不算太高,另外提供的服务也让人不甚满意,很多面料业务员会一包一包的将面料小样寄给企业,完全不去了解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也只是白费功夫。
在听了高淑丽的介绍之后,孙瑞哲感叹道:“上下游信息的不对称,可能是当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其实当前国内面料企业在产品的功能性和环保性上,有很突出的优势,118家基地企业就是国内优秀面料企业的代表。而作为服装企业而言,可以整合上游资源,将面料企业的优势转化为自身优势。”
而现实的情况是,国内服装品牌有需求,但不知道哪家企业能生产?面料企业生产出了好产品,但不知道卖给谁?正是这一现象的存在,才让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变得更为急切,高效对接模式的探讨更为急切。但高田对国内面料企业的既定印象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指出的问题也同样是有一定的针对性。
为了让首次接触基地企业的高田更好地了解国内面料企业的开发实力,李斌红分享了一个故事。某服装品牌的设计总监之前对国内面料的认识也跟高田一样,但被邀请作为“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的评委,接触了许多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国内面料精品后,印象立刻大为改观,并在随后的产品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国内面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建立了稳固的上游供应链资源。
通过接下来与基地企业的直接沟通,高淑丽惊讶于国内面料企业有如此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也急切表达出了希望进一步沟通的愿望。“我们之前一直以在二三线城市的百货店做直营为主,近几年也在做专卖店,品牌的快速发展需要上游的支持,所以能够与面料企业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对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
李斌红的总结也再次强调了协同创新的理念:“对服装品牌来讲,如何控制采购成本、体现成本优势非常重要。上下游直接对接,真诚合作,能让供应链成为真正的价值链。”
记者手记:孙瑞哲的一席话揭示了此行活动的目的,现在中国很多的服装品牌已经跳出了工业制造的模式,他们在品牌经营方面探索出了宝贵经验,会给面料企业的品牌之路带来启示。另外,多数基地企业都拥有与国际大品牌合作的经验、拥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开发能力,通过有效对接能更好地为国内服装品牌服务。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记者对“沟通”二字的感受更为深刻。面料企业需要这么一个平台,在潜心研发产品的同时,听听下游面料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沟通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上下游双方认知统一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行业倡导的“集成创新”,双方的真诚沟通是第一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