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户外用品市场份额最高的探路者为例,其发布的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收入同比增46.68%,已突破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8.91%,达1.7亿元,2013年产品订货会的订单总金额也增长了40.21%。
相比之下,体育品牌的成绩就更显寒酸。2012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净利仅为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84.9%,匹克的净利也大减43.3%……并且这些品牌都预计2012年全年营收及净利将大幅下滑。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同比增长0.22亿元。从2013年订货统计数据来看,国内运动品牌服装类订单金额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5%至30%。
其次,成本高企终端需求下滑,激烈的竞争演化为价格战,致使这些体育品牌利润连年下滑,如果不开辟新的蓝海,很难有大幅增长。于是,继女子系列、童装系列之后,持续增长的户外市场成为新的目标。
宁波雪狼户外服饰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2013年的订货量同比增长了40%多,有的品牌订货量甚至翻倍增长。2012年整体销售上升了10%左右,国内户外品牌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增幅。记者也了解到,截至2012年11月底时,国际顶级户外、滑雪品牌PHENIX的全年销售计划已全面超额达成。
胜负难辨
众多运动品牌企业转向投入户外用品市场,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新来者,和原有的户外品牌之间难免将展开一场混战。
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PUMA(彪马)日前发布财报称,2013年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产品上,延续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转型与成本削减计划。彪马母公司PPR集团总裁Francois-Henri Pinault日前公开表示,当彪马重回正轨后,PPR会继续围绕彪马建立生活休闲品牌的投资组合。他认为有两个运动细分市场极具潜力,一个是极限运动,另一个是户外活动用品市场。
彪马并不是第一个。此前,已有阿迪达斯、李宁进军户外运动领域。前者在中国开设了独立的阿迪达斯户外专营店,后者推出子品牌Li-Ning Adventure(李宁探索),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开出多家专卖店。除此之外,国内体育品牌中安踏、361°也已经推出户外产品。
进军户外市场能否成为国内体育品牌的一次转机目前还是未知数。一位业内经销商对此表示,对于初期进入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是大众化市场路线,即泛户外的概念,先期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这样一年下来起码要投入3000万元,第二年还得对渠道和品牌进行支持,这当中的资金需求很大,若第二年不追加投入就会前功尽弃。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随便玩的。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调查,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在体育用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6.2%,二线城市为31%,三线城市相对较低为21.1%。但在增速上,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二线城市增长20.3%,而三线城市则以46.3%的增速遥遥领先。
“目前国内已拥有户外品牌700多家,这些品牌已经占领了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渠道资源,后来者想要进入一二线城市与这些品牌竞争,存在一定难度。”天津财经大学户外休闲经济研究所所长梁强建议,打算进军户外用品市场的运动品牌可以将目光瞄准城市运动氛围较浓的三四线城市。
行业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无论从市场的认知程度,还是产品本身来看,要走的路还很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