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产业生态保护破题

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7日

此外,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局限在本国之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说,中国和东盟制造业本来就整合在一起,利益相通,因此未来制造业转移、升级,也是整个区域在整合升级,未来中国和东盟将一同构成世界制造业基地,这种转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有帮助。

专家同时预测,东盟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后,人才、物流、技术等需求将急剧增长。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说,东南亚人才储备并不充足,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才有依赖,中国可以给他们提供中高端人才。

在未来对中国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还有较大需求的是东盟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东南亚城镇化进程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相似。”杨沐说,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加快,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随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中国城镇化的经验,制造、建设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东盟国家非常喜欢。”

合作促共赢仍需保护制造业生态

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向东盟国家转移、本打算转移到中西部省份的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东盟制造”不可避免给“中国制造”带来一定挑战,专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在发展中积累的制造业生态产业链以及劳动力素质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转移升级中需注意保护制造业整体生态。

“应将制造业主体留在国内,避免过度转移。”袁持平说,制造业产业体系好比生态系统,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等产业之间需要相互匹配,在生态系统中各占一定比例,在共生发展、保持多样性的条件下,整个产业生态才能发展好。

制造业生态是国家强大的基础,美国近年来就提出制造业回归。袁持平建议,针对国内出现由薪水上涨、新生代民工观念转变等因素引起的民工荒等问题,要加强措施落实解决,保护中国产业后备力量。

也有专家建议,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分工、产业体系优化等问题,应考虑全国一盘棋,完善产业链,加强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间协作、沟通。

而针对引入外资对中国中小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张蕴岭建议,政府的政策由优惠外资引入低端制造业转为鼓励国内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以培育一批本土企业。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