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大战”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与各种成本的上涨相比,服装行业面临更大的问题是库存大量挤压。2012年更是被称为服装行业的“库存年”。同花顺数据统计,2011年底,18家A股服装企业累计库存商品86.82亿元,至2012年中期,该库存依然维持在84.94亿元一线。2012年上半年,包括安踏、361度、特步等在内的国内42家上市服装纺织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其中,安踏首席运营官赖世贤日前透露,安踏去年库销比在5倍左右,期望今年不会再恶化,继续维持于5倍的水平。
“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部分服装品牌一味追求速度,开店、生产速度都大幅提高,但其单店平效下滑,造成库存增加。”服装业评论人士马岗此间发表言论。
在库存高企的压力下,各类服装公司开始“去库存大战”,不少专卖店冠上“工厂店”“特价店”“折扣店”的名号,甚至不惜以一折价格出售。以李宁为例,“清理库存”成为李宁的头号任务,因此多个折扣店和工厂店快速增加。201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关闭了952家品牌商店,增加自营门店。同期,李宁共有271家工厂店和394家折扣店,比2010年底相比翻番,而工厂店的折扣已经低至三折。
去年年底,李宁一次性投入14亿元到18亿元的“渠道复兴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李宁不惜以4折价格抵消应收账款,回购渠道库存。
安踏副总裁张涛对记者表示,在控制库存方面,安踏将一部分订货制改为配货制,即将经销商订单的买断方式转变为卖多少生产多少的灵活方式。同时,为了降低零售渠道上的潜在库存及打折幅度,安踏主动控制订单数量。最近一次的2013年第三季度订货会,安踏订单金额就下降10%—20%。安踏并不是个案。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安踏、特步等品牌的订单下降了约20%;匹克则在第二季度的订货会上出现了同比20%—30%的下滑。
春季新品也打折?
对于2013年的服装市场,在出口增速放缓、终端销售较弱的情况下,多数行业分析师并不乐观。马岗概括,2012年是服装行业的库存年,2013年则是服装企业的调整年,“这一年将会让不少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期间服装零售仅增长5.1%,较去年下滑17%,50家服装零售数据下降15%。长江证券服装分析师雷玉表示,去年年底商场打折力度过大,透支了部分销售。另外,买新衣过春节的氛围减淡,除购买年货外,其他商品平时就可以买。
实际上,经过2012年一年的“恶战”,去库存大战仍将在今年持续。记者日前走访发现,目前商场内多数品牌春装已上市,和往年不同,包括优衣库、H&M等品牌,春季新品非但单价涨势不明显,不少服装产品刚上架就放低身价、开始打折。
“这正是服装产业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尚德咨询指出,中国服装市场现在所经历的时期与欧美国家上世纪50年代所经历的过程十分相似。未来的服装市场不是靠压低成本、扩大生产来实现获利的,而更需依靠品牌的知名度、设计的创新性。
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昨日也表示,中国服装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品牌,关键要走出去。“去年中国一些服装企业遭遇‘库存门’,有的确实是款式的问题,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好个性化的产品。”他提醒,服装企业无论是从管理上、产品的开发上,都要紧追现在流行的潮流,否则库存肯定会更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