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纺织业回归让他们看到适度缓解失业问题的出路。
东欧国家不缺“东风”
由于在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高,部分国外服装品牌已将其海外生产业务逐步迁移至匈牙利、土耳其等地区。欧洲企业之所以一直将生产地放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地区,就是因为劳动力低廉,而现在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已经不再是东欧地区发展纺织业的障碍。
据商务部发行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统计,2012年波兰劳动力月最低工资为336欧元,属于欧盟中最低工资数额低于400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据波兰PwC公司调查,波兰公司雇佣员工成本比西欧和美国整体水平低50%,对西方公司来说,波兰劳动力成本低,但质量高。此外,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2011年的月平均工资均低于400欧元,按照当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3200元左右,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相上下。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运输成本和质量监控的方便性和可控性也在采购商的考虑范围之内。相比遥远的亚洲,东欧国家更有优势,比如从匈牙利到法国仅需一两天的时间,而从中国沿海地区海运到达欧洲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越来越受到西欧纺织服装规模企业的青睐。当“中国制造”不再具有成本优势,当企业发现人们将欧洲制造与高质量画上等号,并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时,是否将制造业撤回欧洲的天平开始在企业心中发生倾斜。有人担心欧洲已经不具备从事纺织产业的技术人才,但是不能忘记的是,毕竟纺织一直是欧洲的传统产业,毕竟这里曾是极富盛名的纺织生产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