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融资难是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长期存在的产业歧视以及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等客观因素造成的,那么融资难、融资贵这些普遍问题则折射出诚信体系的整体缺失。
一提到融资,婉言拒绝记者的采访似乎成了服装行业的企业家们应对媒体的潜规则。在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调查中,《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就吃到了不少“闭门羹”。不过从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全国各地服装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确实是在一步步地改善,不同地域的银行在对待服装企业的贷款申请时态度各有不同,虽然和前些年相比,服装企业“找钱无门”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但总体而言,服装行业在融资的道路上期待得到更多的认可。
实体经济VS信贷潜规则
服装企业的老板们“谈钱色变”的态度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银行信贷资金政策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步明朗,通货膨胀的压力持续高企,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但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对信贷资源的控制及宏观政策却让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尤其是2011年中央逐步收紧信贷资源后,日益严苛的金融环境与实体经济复苏、转型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迫切地需要找到合理的融资渠道来缓解各种发展压力。2012年,中小微企业中的融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企业信贷需求不能及时、足额满足的现象有所显现,这些现象都加剧了中小企业主们对贷款难的切身感受。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