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政策 在国内“活起来”
“民族品牌不民族、自主品牌欠自主”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创新和发展。邱光和就扶持自主品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政府设立自主品牌产品研发专项基金,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自主品牌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往价值链的高端进军,组建新产品研发库,提升产品品质;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并将其列入考核内容;制定并落实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自主品牌的相关意见,明确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所占的最低比例;多管齐下,优化自主品牌商业环境;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外资收购自主品牌的门槛,加大对自主品牌在国际收购、并购中的保护力度,同时,出台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自主品牌收购、并购国际品牌;加强对民族企业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的指导、宣传和培训,引导民族企业增强商标国际注册和保护意识,开展国际认证,切实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建立健全海外商标维权机制,畅通海外维权投诉和救助渠道。
在支持自主品牌进商场方面,陈丽芬建议:一是必须正视自主品牌,为自主品牌进入百货商场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对于自主品牌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商场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可以借鉴对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由25%减为15%的优惠政策,激励商场引入更多的自主品牌;二是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建议国家将纺织服装行业当中的优秀自主品牌企业列入时尚产业或者文化产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三是要坚持公平合作,保障自主品牌企业的利益。
携类似建议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他呼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相关条例,以保障民族品牌顺利进入终端领域,这也是众多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心声。
品牌自强 再言“走出去”
现今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自主品牌“走出去”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桂波所说,走出去是早晚的问题,但何时迈出这一步?王桂波认为,现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国际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国内品牌要加紧修炼内功,首先要在国内做强,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谈及走出去。尽管希努尔近年的产品附加值在不断提升,但其进一步提升的难度现在越来越大,比如,国内服装进入终端的环节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发展。
在“走出去”的话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颇有发言权。在英国开设旗舰店,曾让波司登集团成为行业火及一时的热点话题。高德康认为,国家应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国家品牌发展战略,完善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在高德康看来,国际化是中国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只有经过国际市场的砥砺锤炼,中国制造才有升级到中国品牌的希望。”中国企业要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不仅是品牌和市场的国际化,还包括人才的国际化、管理理念的国际化等各个方面。这需要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支持。高德康建议,政府应积极推动实施国家品牌战略,完善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出台一系列扶持细则,鼓励和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增加出口,鼓励和支持进出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品牌大胆“走出去”、“走上去”,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强化国家层面的中国品牌形象宣传,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仅有好的商品,还有好的品牌。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