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内需市场仍将继续为服装行业提供实现平稳发展的动力,但同时外需不振、棉花价差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依然存在,服装行业将继续进行调整。
据分析,201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受欧债危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外需市场消费缺乏动力,需求增长乏力。陈大鹏认为,虽然今年服装出口挑战不小,但由于中国服装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最为完备的产业链,再加上不断进步的创新能力,我国服装业在国际上仍然具有竞争优势。
另外,在去年中国服装协会五届八次理事会上,陈大鹏曾表示,行业运行压力继续增大。一是国内外棉价差对行业影响较大;二是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三是2013年信贷政策虽然或有宽松,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节能减排要求继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召开的“2012-2013年纺织行业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中纺联指出棉花政策对行业运行的影响仍然突出。由于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3年国际棉价缺乏大幅回升的动力,内外棉价差问题仍将继续存在。目前国家对于内外棉价差问题尚未形成明确解决方案,但如能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解决措施,对于促进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实现平稳向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在陈大鹏看来,服装行业必须以科学态度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服装行业强国建设非常重要的支撑。服装企业要注重上游企业的发展,同时要通过相应的渠道增加和上游面辅料企业的交流和协作,共同开发,协同发展,形成集成创新力。
“纺织服装上游企业这些年的确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有差距。现在服装设计已经不是只是服装本身,它跟上游的面料企业、纱线、色彩、趋势等等一系列的设计相关联。”陈大鹏表示,要大力推动服装企业和上游企业的协作,包括供应商、面辅料的企业、产业集群的制造商等,以国际化的整合对品牌供应链进行全新的设计和优化,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企业对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与运作水平,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应对经济形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行业平台与协作方面,积极鼓励创新发展,共同寻求新模式,积极探索新方法,在协调自律方面恪守行业共识与行业规范,鼓励社会责任,力图在全行业内建立一个共同发展创新进步的全新架构。
陈大鹏认为,行业还要以创新应对环境变化。在各种不利的产业环境下,面对行业发展的消极因素,行业大多数企业迎难而上,稳重求进,转型升级。品牌企业在面对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需要坚持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开发。“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品牌企业需要转变过去外延拓展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注重消费者研究,产品开发和渠道质量,着力提升品牌内涵价值。”陈大鹏说道。坚持市场导向,渠道多元化发展,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坚持产业创新,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创新,加大技术开发和信息化应用的力度,优化模式,提高效率,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和产业链协作等方面走出新路。中国服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是系统管理上的差距。现在说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考,不仅仅指的是终端为王,更多要关注从终端向上推出组织模式的创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陈大鹏告诉记者,我们的企业要逐步向价值创新企业转变。中国服装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发展原来所依托的比较优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面对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条件以及需求,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国内市场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同,消费者追求设计、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已经升级。消费升级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会去寻找性价比最好的,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的产品。
服装行业面对着大量的国际品牌涌入,同时在国内消费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市场竞争在加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和服装产业本身一些要素的变化,使服装行业到了一定要转变的时候。“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定位,从低端向高端走;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市场,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并且在产业形态上也要尽快去适应这样一个时期。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研究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涵,适应多样化市场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创造新品牌体系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全员服务链和全程化服务的企业和服务型品牌,以服务的深化与延伸,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提升品牌价值。”
在采访中,陈大鹏特别提到了人才,他认为人才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动力。“人才的提升是整个产业提升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支撑,一个观念和思维的改变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
因此,服装行业要加强人才机制的改革创新,努力改善人才结构与培养体系,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方式升级,打造充满创造精神与活力的组织文化,以高素质、国际化、具有创造力和实干精神产业团队,构建升级转型与优势重构的基础。“去年一年服装行业的企业家经历了困难,企业家得到了成长和提高,这对整个服装行业都是最大的收获。企业家从业人员的提升是行业思维、创新的意识的提升,企业家们开始更系统化的思考,思考的不再是简单一个点,而是发展方式的改变。接下来服装行业的调整必定为新的发展,为行业向更光明,更广阔,更持久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大鹏认为,现在以服装企业二代为代表的,成长起来的青年企业家素质很好,无论是视野,知识结构都非常优秀,并且他们不失父辈艰苦创业的意识。“在这些企业家的带动下,整个行业会有很多新的发展,服装产业整体提升水平还要靠新一代人,70后、80后甚至未来的90后的优秀年轻企业家代表着行业的未来。如今,年轻一代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带来全新的视野和思想,服装行业人才结构的变化一定是这个行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未来的希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