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许多棉花买家都对创纪录的高棉价望而却步,但一股重要的需求力量加入了市场:中国国家棉花储备。
虽然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在周一登上了媒体头条,但在过去12个月里,棉花市场上更重要的角色一直是中国。中国官方棉花储备库存已稳步累积了数百万吨,占今年全球预计需求量的15%。
中国政府的大规模采购计划已给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印度带来了麻烦,眼下该国工厂为了获得原料供应,不得不支付越来越高的价格。在国内纺织业的压力下,印度政府周一宣布禁止棉花出口,这是自2010年以来印度第二次做出如此决定。
差不多正好一年前,总部设在纽约的洲际交易所美国期货分所(ICE Futures US)的棉花价格曾攀升至每磅2.27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在棉价涨至历史顶点之前,以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中国为首,各国纺织厂对棉花的需求似乎都在无休止地增加。
创纪录的棉价终于压垮了市场,亚洲的纺织厂一致取消了生产订单。但随后,中国政府进入了市场。中国不但进口天量的棉花,本身还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
2011年4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收购棉花充实国家储备的计划,只要棉价低于每吨1.98万元人民币(约合每磅1.42美元),就会进行收购。
该计划将执行至2012年3月,其中并未规定棉花收购量的上限。
于是,中国收储官员便积极展开收购。自2011年年中以来,全球棉价一直在触发价以下徘徊,据美国农业部(USDA)估计,中国收储官员已从国内农场购入了1140万包棉花,向国外棉农收购的数量也高达500万包。这一收购量相当于当前作物年全球预计消费量的15%。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棉农收入得以增加,但中国的收储计划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警觉,并且波及地区不仅限于印度。
上个月,美国农业部在预测时表示:“中国收储行为导致的竞争,推高了世界棉价,并妨害了全球纺织业购买棉花从事纺织的能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