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三部委联合解读《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8日

快速成长期亟待解决跨行业窘境

4.产业发展环境好于上个五年

一是产业用纺织品需求潜力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于二十多个领域,其替代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市场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尤其随着人民生活改善以及绿色发展要求的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卫生、建筑交通、节能环保、安全防护、新能源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二是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产业用纺织品技术要求高,应用范围广,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领域,是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在行业内已形成共识。

三是支撑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条件逐步完善。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既为产业用纺织品提供技术支撑,也创造了新需求。

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新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实力均明显提高,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5.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突出

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均处于成长期,跨行业应用特征明显,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是产需衔接不足。产业链协同开发不足,专用纤维原料、装备、制品及应用领域不能形成有效对接,影响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开拓。生产领域的产品标准与应用领域的使用规范不够协调统一,产业用纺织品的权威检测和认证机构的缺失,制约产品进入高端应用市场。

二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用纺织品小企业多,对完整产业链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少,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

三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研发投入少,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缺乏,行业技术服务平台缺失,加上跨国公司在技术和市场中所居的强势地位,影响了国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6.加快应用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衔接配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要着力完成好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多是基于低成本替代,以满足数量需求为主,自主创新技术缺乏,产品以加工模仿为主,附加值不高。因此,需要加强产学研用创新体制建设,加强材料、成型技术、应用评价等基础研究,加快关键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突破制约高端产品生产的共性技术。

二是促进产需衔接,完善产业配套。加强与材料企业的配合,发展专用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稳定质量、降低成本,差别化纤维增加功能性和专用品种。促进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终端制品以及用户的协同开发,提高工程化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建设主要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产业联盟,加产业用纺织品产品与应用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衔接配套。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约发展。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组织相关工程示范,扩大高端产品市场应用。增强骨干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提高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骨干企业对全产业链的影响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东中西区域协调配套发展的格局。

五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循环应用。完善节能减排制度管理,扩大先进技术装备比重,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水刺非织造布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水平,支持回收再利用纤维的发展,提高回收纤维强力,增加粗细旦品种,采用回收纤维发展除医疗卫生领域外适宜的产品,提高扩大回收利用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比例。

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和保障措施

7.依据应用潜力和现有基础确立重点领域

《规划》根据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潜力和现有基础,提出了“十二五”着力发展的六大重点领域。

一是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包括三方面重点,高端医用器官用纺织品,现在还主要依赖进口,如人造皮肤、疝气修复材料、可吸收缝合线、肾透析材料等,加强与医疗部门的联合,争取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医用防护材料,可大大降低交叉感染几率,提高日常防护水平,开发医用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防护口罩及手术铺单等高端医用防护产品,扩大在传染病医院、ICU病房、重点手术室等场所的推广应用。高端妇幼卫生用品专用材料,目前品牌妇幼卫生用品大部分是国外品牌,配套材料靠进口,要开发吸湿导水、服用舒适性好的配套材料。

二是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节能减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约束性指标,近年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发布了十一五、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污水、粉尘、气体治理和排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袋式除尘在燃煤电厂的应用比例不到10%,远低于欧洲60%的水平,随着国家对粉尘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尘应用将逐步推广,未来五年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年需求增长将超过15%。重点开发耐高温、耐腐蚀、高吸附、长寿命袋式除尘材料和中空纤维膜材料,开发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过滤用纺织品,组织工程示范,实现燃煤电厂高温烟气过滤材料全面国产化。

三是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土工合成材料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成功解决了高原地质裂缝、冻土隔断、保温、防渗等系列难题,到2015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土工纺织品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但是我国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如占产业用纺织纤维加工量比重20%的篷帆类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端水平,包括轻型永久膜结构建筑材料在内的高档篷盖类材料仍然依赖进口。重点开发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格栅),生态化土工用纺织品以及结合光纤传感器和相关监控系统的高技术土工合成材料,扩展其在人工栽培、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等工程以及地铁、隧道等高要求工程中的应用。开发轻型膜结构材料以及具有增强防裂、内墙保温、隔声阻燃和室外遮阳等功能的建筑用纺织品。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41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