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动车、高铁等营运里程也居世界前列,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是产业用纺织品重要应用领域,但目前我国主要为中低端产品配套,不能满足飞机、高档轿车需求。《规划》提出在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方面重点开发车用内饰强吸附、阻燃、防异味、自清洁面料;开发安全气囊安全带纤维、面料、制品加工一条龙产业化技术,扩大非织造布在车用材料中应用,发展多功能篷盖材料。
五是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规划》提出在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方面要注重高性能纤维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开发柔性复合防刺防割面料、防弹、防爆、防生化防护服装及消防救生用纺织品。
六是结构增强用纺织品。轻质高强的纺织复合材料在动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制造、专用设备中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合金材料,在减轻结构重量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采用纺织材料进行结构增强的复合材料是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压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能源、传统材料替代及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结构增强用纺织品需求将达到30万吨以上。但目前我国结构增强用纺织品使用的高技术纤维、功能性助剂等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性能尚不能满足要求,要推动纤维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成型技术的联合开发。重点开发结构增强用纺织品,推进其在风力发电、交通运输、机械装备、电力传输、航空、航天等领域替代传统材料的进程。
8.大力支持技术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
政策措施包括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功能、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政策支持、加强企业兼并重组管理、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应急储备,发挥协会作用六个方面。
针对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权威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等方面的问题,规划提出要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利用好各级科技、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等现有政策性资金渠道,支持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产品技术改造、开发推广示范、检测认证平台及产业技术联盟建设的政策措施。
针对加强产需衔接问题,提出了建立由工业、发展改革、交通、建筑、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组成的产业用纺织品联合推进机制,协调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与使用规范的对接,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生产、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对接,加强行业引导和产需对接,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在相关应用领域的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