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文件精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与《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联合推出“国家商机”专版,目的在于以“扩大进口、扩大消费”的国家战略为背景,联合全球重点国家,搭建一个中国经销商与各国特色商品进行全方位对接的合作平台,向国内引入更多、更持续的商业合作机会。在系列报道中,本报记者将分别采访各国首席代表或参赞,深入报道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及其优势。本期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中丹贸易机会,在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看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作为丹麦第四大出口产业的时尚服装业在2012年受到了重创,为了开拓新的增长点,丹麦服装业把眼光转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童话王国”丹麦的时尚服装业正在把重心从欧盟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战略市场。《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丹麦驻华使馆获悉,丹麦多家时尚品牌及设计师都有意将产品销往中国市场,并在积极寻找中国的渠道合作伙伴。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作为丹麦第四大出口产业的时尚服装业在2012年受到了重创,有数据统计,丹麦对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出口额下跌了30%左右。2012年丹麦的时尚服装业收益达68.3亿美元,下跌了3.7%,其中出口额达到40亿美元,出口率下降了3.3%。
受市场及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丹麦越来越多的时尚服装企业注重全球发展的策略,尤其很多企业把目光盯住了消费潜力大的中国。2012年12月,丹麦王储腓特烈及王储妃玛丽专程来华出席活动推广丹麦的品牌和文化,其中重点推荐了丹麦的设计品牌和服装秀。而在丹麦国内也进行着行业的兼并重组,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将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大时尚集团公司,这些大时尚集团的出现,这也为他们进驻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做好了准备。
丹麦时尚界发力拓展新市场
在中国,遍布全国的Only和杰克琼斯(Jack&Jones)专卖店正在影响着中国的消费者,而这两个品牌的老家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在成长为与巴黎、伦敦、米兰和纽约“齐名”的世界时尚之都。如今,一年两度的哥本哈根服装周是北欧最大的时尚盛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
在2013年1月30日~2月3日举办的“2013年哥本哈根秋冬服装周”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名鼎鼎的“朋克教母”、英国著名设计师薇薇安·韦斯特伍德首次在哥本哈根发布的旗下Anglomania的新一季作品。“丹麦不仅是一个盛产童话的王国,同时也是全球时尚设计和创意产业的领先者,拥有众多世界知名时尚品牌和设计大师。”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告诉记者。据了解,丹麦是一个以设计闻名的国家,近年来丹麦服装行业正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地处于欧洲北部的丹麦一向秉承融合美学和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丹麦纺织服装协会出口顾问乌拉·斯卡裘德特曾如此评价:“在丹麦,我们能够设计和制造功能性和时尚感兼具的服饰,这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这是真正的时尚。”
“与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相比,丹麦走的是休闲和优雅的风格路线,而非追求高贵奢华,丹麦设计师的作品秉持着为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打造优质时尚生活的理念。”一位熟悉丹麦的中国时尚人士如此评价。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丹麦政府及服装业推出了各项措施以促进和支持本土服装业的发展。一系列的服装博览会、服装秀、设计奖项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丹麦时尚,这也是丹麦服装业发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受欧洲经济不景气影响,丹麦服装业产值2012年出现小幅下滑。根据丹麦纺织和服装协会的最新统计,2012年丹麦服装业营业收入68.3亿美元,下跌了3.7%,服装出口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也由此前的约80%降至60%,主要出口市场欧盟下滑更大。
不过,丹麦经济和内政事务大臣玛格丽特·韦斯塔格对服装业发展表示乐观。她说:“尽管在经济危机下服装业整体上有所衰退,但仍呈现出不少良性发展迹象。丹麦服装业注重可持续发展、高品质和多元化,前景看好。”
为了开拓新的增长点,丹麦服装业把眼光转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在今年的哥本哈根秋冬服装周上,多位中国新锐时尚设计师和服装买家、媒体代表应邀参加。丹麦方面希望借此帮助丹麦和北欧时尚品牌吸引到更多中国消费者,发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丹麦三大服装集团公司绫致服装公司(Bestseller)、布兰德服装公司(BTX)和ICCompany服装公司占据了丹麦纺织服装业出口的75%左右,三大集团旗下共有40多个品牌,这些品牌中有2/3的品牌都有出口业务。
但是,丹麦更多的服装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尽管如此,这些中小型的服装企业具有宽广的创新模式和消费市场。丹麦服装品牌非常看重个性化的设计,不少品牌都力求在设计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艺术性,显得“不那么商业,个性十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