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丹麦时尚品牌:多渠道打开中国市场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8日

丹麦服装品牌的中国策略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丹麦服装品牌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并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然而,有一个问题影响了丹麦设计师进入市场的信心,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一位长期从事丹麦服装进口的中国商人告诉记者。

不过,丹麦服装时尚品牌入华的速度正在加快,比如罗莎曼(Rosemunde)2012年刚进入中国,就改变传统的渠道方式,直接走网上销售道路,在天猫设有专卖店。据了解,Rosemunde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北京威奕晟轩时装有限公司,2004年在丹麦创立,其主要经营丝绸和棉质上衣,并推崇健康着装。目前,威奕晟轩是Rosemunde、Bruuns bazaas这两个品牌在大中华地区的品牌运营商。

而更早进入中国的要数前面提到的Only和Jack&Jones品牌的母公司绫致服装公司(Bestseller)。该公司于1996年9月在北京西单开设了第一家Only服装店,刚开始绫致直接从海外引进产品,不做任何设计上的修改就上市销售,销量并不好。

绫致服装公司很快就发现Only当时的定位只能是小众市场。当时,优衣库、Zara等国际知名的大众时尚集团还没有进入中国。绫致迅速重新修正市场定位,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20~35岁的都市年轻男女。同时将在国内销售的全部服饰的生产加工环节都外包给国内的生产商,这样一来,价格也能充分体现中档品牌的定位。

“就算你有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庞大的销售网络也是无济于事。”绫致中国创始人丹飞对品牌渠道如此这样评价道。他们甚至认为,专卖店是品牌形象的最佳“代言人”。绫致目前中国300多个城市开设了几千家销售网点。

在开店策略上,绫致有一个特点便是“捆绑”式开店,比如绫致想在一个城市进驻某个商场,会以旗下四个品牌的身份与渠道商家洽谈。在2009年网商兴起时,绫致在天猫也开有网店,它们的策略是“线上线下,新款同步、老款不同步”。

网络上打折销售的多是老款,为的是处理积压的存货。这样一来,实体专卖店和网络旗舰店销售的主打商品之间的明显差异创造了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和谐局面,甚至有些互补的感觉。

然而一些本身具备能力的公司也在积极引进丹麦品牌。例如,已经建立起一套覆盖全国的销售通路网络的丽婴房在2010年将Claire 集团旗下中高端童装品牌Claire.dk 引入中国大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