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冷清”已成常态化--2013:中国自主服装品牌的转型之战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品牌战略真的想透了吗 
  1月初,北京西单,顾客三三两两。 
  “服装店基本上都能看到在打折,冷清不是最近的事情了。”在附近上班的小王说。 
  这是服装市场一个缩影。 
  “我们劲霸今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下滑,”劲霸董事长洪肇明于今年初给员工的一封信中如此坦言。 
  “寒冬并不突然,只是没有做好准备。”劲霸CEO洪忠信说,“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束是一种必然,然而落差如此之大,则是因为尚未强健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意识到:劲霸目前存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给我们的打击,我们要进行一次彻底的体检。”洪肇明说。 
  “不会像刚上市那样要求自己每年取得30%的增长了,”利郎副总裁胡诚初也这样说,他们今年今年最大的调整就是心态的变化,更务实,更脚踏实地。 
  显然,凡客在2012年,开始了收缩计划。 
  2011财年,凡客营收接近20亿元,同比增长300%的同时,其库存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度曾达到十几亿元。  
  于是,凡客开始紧急刹车,反思大跃进,在2012年对产品线进行的大幅度的调整,进行精细化管理,并着手做品牌。 
  “一个品牌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才可以在品牌海洋里脱颖而出,”周少雄说,企业将从注重概念转变为注重核心竞争力。 
  其实,在“七匹狼”商标注册,并成功运作之后,近30个“狼氏”品牌相继诞生,它们都希望借助已经有的“七匹狼”的名气,把自己品牌做大做强。 
  然而,据内人士透露,现在仅有少数品牌壮大起来,其他的发展一般,甚至“死掉”或者“半死不活”。 
  “同质化和盲目跟风,最终的结果将是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实力不强的大企业沦为国际品牌的加工厂。”有专家建议说,“对中国市场再认识再定位再细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行市场细分。” 
  然而,有了明晰的定位,还要坚持。 
  李宁则是一个带来经验和教训的例子。 
  一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李宁,于2004年先后被耐克和阿迪达斯超越。 
  然而,也是在2004年,李宁迎来新起点,成为西班牙男、女篮赞助商,发布第一款专业级篮球鞋FreeJumper,并靠着篮球业务,销售额破10亿后于香港上市。 
  随后,2005年,李宁与NBA联盟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6年,李宁又签下了克里夫兰骑士队后卫达蒙·琼斯,以及超级明星“大鲨鱼”奥尼尔,同时推出了“李宁弓”缓震技术,“飞甲”篮球鞋也获得“iFChina2006工业设计大奖”大奖,市场也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高增长。 
  然而,2007年,李宁突然放缓篮球领域前进脚步,开始主推跑步系列产品,随后又戛然而止;并购“红双喜”,进军乒乓球市场;收购意大利休闲运动品牌Lotto国内年特许经营权,而2005年李宁则放弃了代理多年的Kappa。 
  2008年,身披李宁战袍的西班牙男篮,与耐克赞助的梦之队在北京奥运会会遭遇冠军争夺战,这似乎让李宁重新认识到篮球重要,11月签下当时金州勇士队的明星巴朗戴维斯。 
  2009年,李宁再一次调整,聚焦羽毛球,随后又提出“90后李宁”的概念。 
  至此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品牌重塑失败,李宁爆发离职潮,CEO张志勇也于2012年7月离职。 
  于是,李宁本人复出后公司下一步方向总结为“三个聚焦”:分别是聚焦核心品牌(李宁)、聚焦核心业务(篮球)、聚焦中国市场。 
  “快速增长让我们忽略了很多细节问题,少了很多沉淀。”汉帛董事长高敏说,现在对于各服装企业来说做精、做强要强于做大。 
  然而,此时的中国市场,已经展开了巷战。 
  2012年1月22日农历除夕,山东临沂市新华一路与解放路路口,耐克专卖店里挤满了顾客。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耐克专卖店,“主要是休闲类,顾客来买休闲服和休闲鞋,很多时候是因为日常大部分场合都能穿。”店员小李说。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里,休闲运动鞋价位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之间,只有极少的1000多元。 
  不远处的阿迪达斯专卖店也主推了休闲类。“小地方,穿衣打扮都是跟风,并且运动类市场不是很大。”店员这样解释他们店的定位。 
  而面对着巨大的中国市场,阿迪达斯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新建2500家专卖店,主要布局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阿迪达斯也在中国推出了低端的子品牌NEO,此品牌定位于14岁到19岁之间的年轻人,设计风格更加时尚与休闲,价格也更加亲民,跟本土运动品牌差距大约在100元之内。 
  按照耐克“50元理论”,当耐克、阿迪达斯等低端产品线与中国品牌价格相差50元左右时,消费者选择就会偏向国际品牌。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NEO就是阿迪达斯埋向中端市场的一枚棋子,它早已经准备收获中国更广阔的市场。 
  由此,在国际品牌触角伸向中低端的时候,中国品牌不得已在成本等压力下,积极赞助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并不断提升价格。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在中国品牌价格提升后,中国单件250元以下的市场,很多产品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事实上,李宁、安踏等国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近年来都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迹象,其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1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