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则认为,FTA谈判的难点,还在于金融服务、电信、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敏感行业。日韩希望中国开放这些行业,但其提出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与现行中国体制冲突。相关条文显示,准入前国民待遇将国民待遇延伸至投资发生和建立前阶段,其核心是给予外资准入权。“此次谈判不一定会谈到这样的深度。第一轮谈判可能只讨论一些大框架,比如时间安排、重点谈判领域等。谈判进展应该只在传统领域,如货物贸易、投资、以及部分非WTO领域等,刚开始只能谈些最简单的,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骨头’,对于敏感的金融服务、电信不一定会涉及。虽然FTA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但谈得太快所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美国因素不可回避
魏民表示,中日韩FTA谈判已落后于全球整体格局,各国都期望积极抓紧时间,取得经济上的相互让利,从而刺激政治走出僵局,不过目前这个阶段,各方又都会有所保留。
令日本、韩国选择更多保留的因素还在于美国的态度。众多有关中日韩FTA谈判的讨论中,美国因素都是不可回避的一环,而许多观点都指出,美国的态度为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带来“更多的复杂变数”。伦敦前副市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出于美国方面的政治压力,中日韩
FTA进展可能不会很快。
约翰·罗斯义认为,鉴于日本、韩国同美国的同盟关系,且美国着力推行其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美国可能会在中日韩FTA谈判中施压日韩,令其无法同中国形成新的或大规模的协议。“只有在一段时间之后,有比较清晰的迹象显示,TPP无法加强其他国家同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之间的关系,日韩等国无法从中受益,中日韩FTA才会出现比较大的进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