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网上的顾客没有理由忠诚。其一,选择太多太容易;其二,背叛成本太低;其三,网络品牌没有几个可以在价格上保守晚节,没有几个愿意做商品成本以外的投入。
最后的结果就是:90%的网店,往往都只有3~10个SKU卖得好,其他的都很难动销,因为淘宝的机制,就是在每个网店优选若干个性价比高的商品,以搜索+活动的形式,集合起来展现给顾客。其他的商品,淘宝不会管你,顾客也不会管你。归根到底,你卖得再好,也不过是热卖几个单品的销货商而已!
由此可见,在一个以商品和性价比为驱动的淘宝网,你无法玩模式,你只能玩商品!
所以,我很羡慕星巴克,可以在实体搞那么多花头,但是在网络,却无法施展,因为成本太高,顾客认同感太低,收效不高。
实体是海洋,可以承载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船;网络是浅水,只能承载冲浪的滑板,你只能靠速度、创意和灵活性,赚短线的钱。
在网络上堆砌品牌的沙堆,就像撒哈拉沙漠的沙丘,刚堆起来,就被风抚平。网络永远没有休息日,必须盯着瞬息万变的网络,随时待命和调整。这里没有核心竞争力,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死磕的精力和不怕累死的勇气!
另外,还有一处奥妙,那就是:在淘宝网,你的规模是无法自主的,是被宏观调控的。
这两年淘宝网总是在控制小卖家与大卖家之间的贫富差异。对于马云来说,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化整为零。他最怕封疆大吏,实力太雄厚,尾大不掉。
古代的皇帝治理国家,也是最怕各地诸侯或节度使太牛×,所以总是谨慎控制他们的数量和实力的消长。在淘宝,你只要年度销售额过5000万元,立即引起淘宝的注意;只要年度过几个亿,就会被纳入管控的范围。你奋斗的顶峰不是海阔天空,而是看马云的胸怀,最后沦为他棋盘上的工具,而不是可以按商业规律继续扩张的品牌。
因此,在“竞争恶劣+低价胁迫+忠诚度低+规模被控制”的环境下,网络品牌无法按照实体的规律生长,最后不是因为不想花钱在模式和品牌,而是真正没有钱和余暇做其他的事情,所以但求速效之风才会这么蓬勃。
实体品牌上网是个假命题
为何很多实体品牌做不好电子商务?太多的文章都在讨论这些陈词滥调的问题,那就是“传统企业如何触网”,但没有几篇是深得要领的,不过是在技术层面和众人皆知的常规操作方面,不停炒剩饭而已。比如首先开淘宝旗舰店再开京东,网络可售特价和专属品,要理清内部的利益关系云云……
其实传统企业不能做好电子商务,其本质就是:水土不服,用罗马人的方式,在中国生存,当然做不好!
网络和实体有不同的DNA,网络应该是独立的营销系统和价值链,而不是依附实体的寄生品,这才是关键。认清这个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里还有一个更绝的铁律:部分实体品牌做网络,本来就是扯淡。网络适合3、4倍的加价率,而实体品牌的加价率往往都是10倍。没有10倍,你在实体商场都无法存活。
但是到了网络,按照3、4倍加价率,你至少需要打4折,但是这不亚于自杀,实体全部造反,大厦将倾。
所以,传统企业拿既有的实体商品去做网络,是个悖论,是无解的,是无效的,是不会成功的死命题,无需讨论。除非传统企业转型,牺牲实体去做网络!
另外,把网络当特价倾销渠道,也是短期之计,还不如在实体做特卖,或者在唯品会倾销更靠谱。不然,旗舰店做成特价店,真的有损品牌价值,不如不做。
对于有溢价和重视品牌价值的传统企业来说,网络不能当成渠道,而应该当成是一个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新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那些实体不具备的优势,与实体优势互补,形成整合的营销大系统!
比如,网络有更大的信息发布承载优势,网络具有24小时无处不在的便利优势,微博或微信有更大的更新和互动优势,LBS和O2O具有更大的定点和定位的体贴服务……
互联网的出现,是对实体零售思维的挑战,是零售与营销升级的天大机会,而不是一个赚聚划算现金流的下水道!既然网络和实体价格冲突,那就不要去趟销售的浑水,而是把互联网渗透到系统升级中来。这点,相信几年之后,传统企业会感受到。
总之,实体品牌是大象,网络品牌就是猴子,优势不同,所以才能各自按照各自的方式去生存。你要让大象变得更健康,而不是把大象变成猴子。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