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量产化工业模式”制约中国纺企品牌塑造 “意大利式”家庭企业精耕细作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8日

目前,正在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来自意大利的Milano Unica纺织面料展拥有一个专馆。展会主席Silvio Albini对中国市场十分看好,他表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增长上,更体现在数量和市场的绝对值上。
  的确如此。来自意大利纺织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到10月,意大利从中国进口各类面料41597吨,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1.7%,向中国出口量为4638吨,同比减少11.3%,贸易逆差额由此减少了1.36491亿欧元(约10.9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意大利面料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高端领域,中国的服装企业更偏爱意大利的面料。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赖世平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大幅增长,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纺织企业意识到,使用意大利的面料可以提升服装品质,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服装的面料品质。”他说。
  中国的服装企业看重面料来源,这对于品牌塑造与品质提升无疑是有利的,然而中国的面料企业恐怕会有些郁闷。事实上,国内面料企业同样在努力提升品质,向着高端的方向进军,但与“洋品牌”相抗衡,不论是本身实力还是市场反应都还有差距。究竟意大利的面料企业有哪些“法门”?中国的面料企业与其的差异在哪?
  Albini谈道,最大的差异在于企业规模。“中国的企业往往比较大,倾向于垂直发展,而意大利企业相对较小,一般都会形成工业产业区,注重保持自己的生产诀窍。他们有自己的精密分工,而且很多都是家庭企业的形式。”他以自己企业为例,“我的企业有130年的历史,从规模上说其实已经不算小了,可是我们每年也不过生产1300万到1400万平米的衬衣面料;前几年我和一个中国企业的老总聊天时,他告诉我他们一年要生产5600万平米的面料。我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实在是太不相同了!”在他看来,这是中意面料企业的最明显差异。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8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