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奢侈品牌服装的红火,使备受库存积压困扰的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受到“启示”。在“例外”走红之时,国内相当多的品牌,采取的是曲线使用假外国品牌来获得中国市场的路子。除了雅戈尔、克奴迪路等外,相当多的国内企业打着在意大利、法国、香港注册的名字,自诩为海外品牌,进而曲线发展的道路。
“爆发的临界点”
“国人愿意到国外和国内买外国品牌奢侈品,这是因为中国本土缺少奢侈品的品牌。”
吴郑宏认为,国内的作为奢侈品服装和手提包品牌仍不多。“比如有一个‘东北虎’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但是主要是做晚礼服,为人所知的并不多。”
转攻内需市场的中国服装业,为什么难以产生本土高端品牌?
“国内缺少设计师生存土壤。”从业多年的广州服装设计师苏立志认为,产业链是本土设计师的最大约束。比如广东,目前虽有大批服装加工厂,大多只承接大批量订单,“量少的不做、没有订单连打版都没机会”,窘迫的日子让曾经开设计工作室的苏立志转到品牌企业打工,“大厂不愿意为小品牌订单插单”。
正是在此背景下,“彭丽媛效应”和“例外”的走红,被认为是对本土高端服装品牌的一个巨大鼓舞。汪前进评价说,彭丽媛style带来一个品牌成功,说明个性化需要是未来品牌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从最近国产服装品牌的股票表现,就说明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大有作为。国产品牌服装消费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 吴郑宏说。
此前,受市场彭丽媛“首秀”服装与拎包均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影响,国内服装股票大涨,朗姿股份、大杨创世两股涨停。淘宝网也出现了大量打擦边球实现“例外”类似产品快速销售的情况。
依靠“第一夫人”示范效应拉升本国服装产业,这在国际上也早有先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短短一年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在189次公开亮相时穿着29个品牌的服装,而被她选中的这些幸运品牌在一段时间内股价飙升。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