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好设计才有大市场--本土服装品牌:产业升级之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9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均在年报中指出,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去年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库存调整及上升乏力的经济状况,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造成了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面对困境,各大企业均采取大规模关闭门店的方式来应对,且关店步骤相当一致。匹克全年关店逾1300家,安踏和中国动向的全年关店数均在600家左右,前6大品牌总计关店近5000家。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运动服装品牌压力重重,价格战从未停止,盲目扩张导致的库存问题也愈发严重,不少品牌不得不简单地依靠关店来扭转亏损。体育服装业刚刚度过了调整的关键一年,传统的批发式运营已不能使公司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拥有优势,更不能满足日益成熟的消费需求,行业面临洗牌。
  好设计才有大市场
  在李宁公司发布年报的上一周,一个原本不为人熟知的本土服装品牌“例外”火了起来。其“定制服装”概念被网络媒体热炒,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上演了一出一夜成名的好戏。
  据了解,“例外”品牌的一夜成名并非意外。对大众消费者而言,“例外”品牌稍显陌生,但对设计师群体和精英阶层来说,却是非常熟悉。
  该品牌创始人毛继鸿和马可的设计作品,早在品牌创立初期就被业内广泛认可,在国外时尚圈也颇受好评。他们通过工作室和会所模式,为固定的群体服务,其中不乏贵宾级别的老客户。“例外”的成功,印证了国内服装品牌只要经营得当,完全有能力设计、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产品。
  “例外”引发的消费热潮给本土品牌增添了更多信心,也为身处逆境中的体育服装业带来了些许启示。服装产业观察家马岗指出,“关店如果处理好了,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只有把行业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行业才有希望。加强原创设计,确定品牌定位,合理的销售渠道建设,都是可供服装企业选择的出路。”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因素。服装企业要对中国的文化和服装有信心,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品牌。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影响消费者。另外,创新和销售渠道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日益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使我国服装业以制造为主的产业优势正受到挑战,转型升级已成必然。这需要企业在5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实现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二是调整人才结构;三是注重品牌文化塑造;四是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方向;五是确定国际化发展战略。
  王茁告诉记者,要实现这5大变化,人才是关键,其中设计人才尤为重要,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要注重设计,注重品牌国际水平的营销与管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