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来源。数据显示,在我国高档服装市场上,国际品牌占据约2/3的地位。今年1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衬衫销售前十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3.3%,比上月下滑了1.6个百分点。女装、童装也分别下滑了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品牌要让市场接受,还需要在服务上下工夫。
“要满足顾客消费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苗鸿冰说,企业要让客户感受到“专属定制”般的服务,从而发掘新的需求。
“当消费者不再在商家所指定的时间地点消费,商家就要改变观念,在消费者方便的时间上门服务或网络订购快递上门。”北京服装企业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服装企业要通过定制服务、精细管理创造新需求获得新利润,依文依托“衣橱管家”服务,预计今年销售额增速在50%左右。
营销:手段更趋多元
陈大鹏认为,在不影响品牌定位的情况下,中国服装企业可以尝试经营渠道的转变,包括搭建互动平台、创新门店模式等。
“营销转变的核心是增加顾客和品牌之间的沟通。包括新的店铺形态,新的产品结构等。”大连思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严说。
在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尝试转变。MJ style等多个女装品牌在展会上推出了集合设计、服装、搭配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平台”。MJ style展会负责人说,该品牌每周将根据每一店铺的顾客反馈更新新品,满足顾客对潮流和个性化的需要。
定位新古典中国风风格的女装品牌TAMSOON也表示,将在店铺分布上另辟蹊径,不仅在商场,还要在会所、美容院等场所中寻找合作伙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