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优雅亮相 服装企业重拾自信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曾担任国内最大的服装出口品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服装产业专家曹小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中国时尚产业正迎来下一个关键的十年,“能否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实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通过品牌角力、创意设计、产业升级的路径,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是每一个中国时尚人都在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对于国内服装行业来说,过去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些服装业内人士惊呼,国产服装品牌此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认为,在此次热潮中,一些实力较强的上市国产服装品牌受到了投资者热捧,同时也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关注到国产服装品牌。

  “此次热潮或成为国产服装品牌发展的转折点。”朱庆骅认为,国产设计服装品牌今后有望打破目前国内服装市场中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成为中国服装市场中的主流。

“例外”不例外广东服装业不再甘当“洋打工”

广东服装品牌“例外”、“无用”近日借着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出访穿着在整个服装行业掀起一阵旋风。有服装界人士感叹“上世纪80年代的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的辉煌时代或将再次回归广东服装服饰行业。

记者从广东多家百货和服装批发市场了解到,近五年来,广东服装自主品牌的增长每年超过两位数。广东服装业正从“洋打工”(OEM)向创立自主品牌迅速转型,“例外”的例子其实已不是例外。

依赖代工本土品牌难崛起

广东一位资深服装业人士回想起从前的“好日子”,至今仍感慨:“上世纪80年代,企业只要照样板做衣服就能赚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穗港澳服装商会会长云健告诉记者,广东服装制造在全国都有名,且出口量占了约70%。赚钱太容易,做服装的企业也自然缺乏自创品牌的意识和动力。

  “当时很多做服装的老板对服装设计师都不太重视,他们只关注这款服装能否卖钱,哪怕只是复制海外名牌的款式。而设计是服装的灵魂,这方面的缺失使广东服装品牌的崛起失去了支柱。”一位广东服装设计界人士如此评价。

然而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甚至福建的服装品牌因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而纷纷后来者居上。

金融危机引发行业集体反思

事实上,一场来自海外的金融危机,却似乎成了倒逼本地服装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催化剂。

“那种做一个服装板样就可以养三代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常务理事卜晓强对记者坦言,出口受阻对广东服装企业来说确实是一记重击。这个问题不仅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反思,变革也随之悄然发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7年,在广州知名的红棉服装批发城内,广东自主品牌服装占比只有25%。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提高至60%。在广州多家百货的服装品牌中,广东本土服装品牌的增速近五年来也超过了两位数。广百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服装品牌占比超过五成。

另据了解,在2009年到2012年间,大批聚集于珠三角地区的淘宝女装店铺,也都纷纷完成了品牌升级,迅速组建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广东服装品牌靠设计做强

“其实现在广东服装的设计力量在全国来说是非常强的。”卜晓强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每年全国评选的顶尖服装设计师包括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和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到目前为止不过150多人。目前,这些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有60%到70%在广东工作。”

尽管像“例外”、“无用”这样的“设计师品牌”还是少数,但越来越多的广东服装企业开始重视建立自主品牌,重视设计师的力量,很多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在广东有自己的工作室。有多位设计师告诉记者:“品牌意识现在已经根植于广东服装业。”

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表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目前关注的方向就是服装定制和电子商务,因为这正是广东服装行业发展的方向。

据刘岳屏介绍,接下来,广东服装行业将在广州从化打造“广东服装企业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和打造“广东服装产业提升云服务平台”、“服装科技馆”,目的是推动服装网络定制的普及与发展。而广东服装产业正从制造优势向设计品牌优势的竞争蓝海迈进。

“丽媛style”展示文化自信

祝如

自从3月22日彭丽媛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和非洲诸国以来,就成为了国内政治界、艺术界和时尚界的焦点人物。彭丽媛以其得体的着装和举止,获得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好评,“丽媛style”瞬间红遍了大江南北。

有消息称,彭丽媛所穿服装为广州设计品牌“无用”特别为其定制的。此外,彭丽媛佩戴的耳环、拎的手包、出访时向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也均为中国设计。知名媒体人洪晃在博客中坦言,彭丽媛对时尚圈的影响让她很受触动,“第一夫人为中国设计师做出的瞬间的市场效益是我十年经营的好几倍,而且真是不费吹灰之力。让我感觉真是瞎忙了10年……第一夫人穿"例外"高级定制是件好事,不仅对"例外"是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

一直以来,“崇洋媚外”成为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外国品牌的奢侈品在中国大行其道,不少时尚品牌为了让人们高看一眼,不惜去国外注册公司,然后以国外品牌的身份在中国生产、销售,实际上都是“假洋鬼子”。这一方面体现了国人对国内自主品牌的品质和设计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品牌自身的不自信。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是设计大国,很多设计师和设计品牌走向了世界。彭丽媛选择中国本土品牌不能不说是智慧高明的选择。因为,中国人在肤色和身材上,都与西方人不同,中国本土的设计更符合中国人的身材、精神和气质。“丽媛style”受追捧是她本人风采与中国设计成功结合的范例。我们不该盲目热捧外国品牌,而应深入地去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树立对“中国设计”的自信。

在艺术圈,“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十分普遍。最近,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因平行展“扎堆”而受到热议。很多人不了解双年展与平行展的关系,以为是一回事。这几天,随着媒体和艺术圈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概念区别也逐渐清晰。为什么有这么多艺术家愿意花钱参与平行展?艺术批评家徐子林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艺术家利用国内人对威尼斯双年展的不了解,企图混淆展览的性质,从而取得艺术市场的垂青,也不排除有些机构以帮不明真相的艺术家赴国外办展为名敛财。

上周,毕加索名画《梦》以1.55亿美元被卖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疯狂转载。吸引美国买家史蒂文·科恩的是毕加索的艺术本身,而刺激中国民众神经的则是毕加索的名头与高额的成交价。艺术圈的人热衷于走出国门,然而不论走到哪里,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不论是中国设计“走出去”,还是中国美术“走出去”,首先需要的是文化自信。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接受,中国艺术何以立足,更不要谈“走出去”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