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挑战
因为不是上市公司,迪卡侬的财务数据一直像个谜团。很多人认为,如此大规模的自有模式前期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除了集团总部给予的支持相当大之外,迪卡侬在中国或许面临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现实问题。以自有卖场为例,虽然不用承担高额的租金,但中国商业地产的自建成本却远远高出国外。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盈利数据,但迪卡侬方面对记者称,迪卡侬在中国盈利情况良好,所有商场都是盈利的。而且中国市场的增长幅度在迪卡侬全球中也是排名第一。 一位相关人士对记者说,以花木店为例,平均一个月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上下,但这家店的盈利情况并不是最好的。
一位分析人士称,因为可以压低单件产品的毛利率,以销售规模取胜,迪卡侬的平均利润率至少在4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体育品牌的平均利润率低于40%。
不过,迪卡侬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迪卡侬在运动器械器材和户外运动方面的选择面广泛,但在基础装备如运动鞋服方面却不太强势。
此外,迪卡侬自有品牌商品模式也存在一定挑战。迪卡侬旗下一自有品牌经理就对记者坦言,对中国消费者,迪卡侬自有品牌的认知度还是不强,大部分品牌连中文名字都没有,消费者说起去迪卡侬购物,也只会想到这个产品是迪卡侬的,但究竟是哪个品牌还是搞不清楚。这也是未来迪卡侬的一个重点,即加强自有品牌的影响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