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外资百货密集入华 本土品牌自营危或机?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8日

“自营”模式是危是机 

外资百货虽然在自营方面拥有足够久的历史经验,但其在华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老佛爷和连卡佛都曾在中国市场遇挫而离开。 

1850年创立于香港的连卡佛,是亚洲著名的设计师品牌买手店。其在中国大陆拥有两家店,均在北京,分别开设于2007年和2012年。时装专栏作家QueennieY指出,一百多年前,连卡佛曾以“泰兴公司”的百货公司风靡上海外滩。但在过去近十年中,连卡佛在上海淮海路的特许经营店,历经两开两关,最终黯然离场。有分析人士指出,地理优势不佳,以及买手制模式尚未被市场接受,是其败退申城的主要原因。 

而老佛爷百货,也在15年前因业绩不佳败走北京王府井商圈。消息人士证实,除前述北京西单店外,老佛爷正在进行第二家门店的选址。 

至于自营模式的优势,零售连锁专家、守正咨询公司总经理余杰奇认为,自营模式能够采取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利于商场把控。 

“在本土百货商场,员工是双重管理,发工资是品牌方,业态管理是百货方。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理念,更大是受品牌方,即发工资方的影响,没办法按照百货来经营。”余杰奇并称,对商场而言,更多是做广告的工作,通过不断做商业地产的推广来提高客流量,并不掌控单店产出。“楼层经理人不会对单店业绩做很大要求,反正是末位淘汰制,一年一签。”他说。 

在百货业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杨大筠表示,自营模式的毛利率空间更大、有利于周转。百货公司通过不同买手的品味和经验,跟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有助于百货业的公平竞争。“而现在,本土百货公司不论从所售品牌和楼层布局来说,都非常相似,像是垄断的行业。”他说。 

丁利国同意自营品牌的毛利率高的说法,不过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销售额高。“一般自有品牌都做不过全国性品牌,全国性品牌有全国性营销的知识,自有品牌只有门店的营销知识,投入是不能比的。”丁说。 

市场亦有不同声音。上海睿雍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均直指,自营业务对资金占有率比较大,对于中国目前市场来说,自营业务比例低一点,才更容易存活。“自营业务需要研发、采购,一旦销售不了会有大量库存风险。对于买手要求也比较高。”他说。 

余杰奇也坦言,自营直营运营的难点很多,人才培养、商品规划、市场敏感度等都是问题。“百货公司对客流、季节敏感,但对市场敏感肯定不如品牌商。”他说。 

沈均表示,未来10年内,中国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制百货。更有人士直言,目前国内并未有一家零售企业的自营业务成规模。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本土零售商涉足不熟悉的自营领域,是否是个好选择,尚难有定论。 

不过丁利国则坚定认为,在经济倒逼背景下,本土百货业态目前亟需转型,而自营直营是其中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5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