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也从珠三角和福建一些服装代工企业获悉,尽管服装行业正处在“去库存”阶段,很多工厂已半停工。但只要恢复生产,企业主立刻发现工人的工资已经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内资品牌的噩梦,因为它们价格本身就低,终端价格上的议价空间不大,当成本提高,利润必然更薄。
潜在消费者群体下降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体育品牌在发展路上一直在主动“避让”外资品牌。当“80后”经济收入增长,越来越多地选择外资品牌时,不少内资品牌开始主动将目标客户选择为“90后”身上,称之为“年轻一代”。但问题在于,资本助推下的产能突进和门店扩张忽视了“90后”与“80后”人群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80后”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但进入90年代之后,新出生人口数量开始大幅下降,从1990年每年2620万的峰值降到当前的每年1600万。以上券商分析师说,潜在消费者群体数量的锐减,已经体现在各家国产品牌的库存积压和销售疲软上。“宏观数据很说明问题,国产品牌有必要调整策略。”
更重要的是,“90后”也未必就属于国产品牌。“他们比‘80后’更潮、更酷,真正有持续购买力的大城市‘90后’会选谁?”以上分析师如是质疑。
观点链接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转型需重塑供应链
目前,国产体育品牌正进行去库存等自我改革。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苏勇认为,国产体育品牌除了降产能,调产品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渠道和供应链建设。
他举例说,曾有一家国内著名服装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张门店,形成了1/3直营和2/3加盟店的结构,但最终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市场部门缺乏“沟通”。企业花了大价格请一线影视歌星代言,但品牌宣传并未带来销售数据,却带来了飙升的库存。
苏勇认为,“调头”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准确的市场信息又来自于高效而牢固的渠道。首先,渠道不畅,必然信息沟通受阻,产品开发将和市场脱节;与此同时,薄弱的渠道会降低供应链效率,库存周转率和资金使用率都会降低,企业缺乏竞争力。因此,重塑渠道和供应链建设应该被放在第一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