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欧洲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热情愈发高涨。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于欧洲品牌的时尚度、设计水平以及产品质量都有较高的认可度,欧洲品牌想借此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希望。
以德国服装为例,其向中国出口额多年稳定在8500万欧元的水平。有专家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服装市场将迅猛发展,并可能在全球服装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因此,德国服装企业对中国充满信心。
中国服装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卓创资讯棉花纺织行业分析师孙立武看来,欧洲军团选择现在进军中国市场并不恰当。他认为,由于国内经济近几年持续走低,内需降幅较大,服装行业也未能幸免。以当前的消费水平,中端消费在国内是主流,而中国企业在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较强。相比之下,欧洲企业在高端服装方面比较擅长,因此,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中国服装企业造成威胁。
“但是,这段缓冲期可能只有1-2年,所以,这也正为中国服装企业敲响警钟,催促他们转型。”孙立武表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牌力及抗风险能力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还应该加大研发力度,目前各企业的技术投入仅占总成本的1%,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摆脱粗放式的发展,争取将品牌做精。此外,企业还必须找准定位,实现品牌差异化。”孙立武说。
在谈到中国服装业转型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说,当前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慢也是一大短板。目前我国很多品牌都非常追捧“快时尚”,但他们与ZARA等知名品牌相比,在“对市场需求即时反应”上还有一定差距。“这要求我国的服装企业探索新的产业模式,服装业正处于低迷期,这正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机。”杜钰洲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