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2从爆发到急坠六大运动品牌环境剧变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0日

据财报统计,六家国产运动品牌去年一年共关店近5000家,其中,匹克平均每天关3家店,李宁平均每天关4家店。

运动品牌在高速发展中还产生了其他弊病,比如商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各品牌在快速发展中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培育出清晰的印象。2008年后,中国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猝然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所有人都不及防备。

2010年,李宁品牌重塑,更换LOGO和口号,开始拥抱“90后李宁”的定位。此时,吴建明做出了要离开这个行业的决定,他开始逐步清理库存,陆续关闭店面。

吴建明说,当时局面就是“店在那里,货在那里,人也在那里,就是没有钱了。李宁那时候想要改变是对的,但是方向改错了。”

2011年下半年,李宁、中国动向爆出库存危机,决定向渠道商回购库存,全行业问题随即显露。2011年底,六大国产运动品牌库存总计36.97亿。

2012年,大规模关店潮上演。据2012年财报统计,六大运动品牌去年一年共关店近5000家,其中,匹克和李宁创造了关店最多的尴尬纪录。匹克零售网点净减少1323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关3家,李宁网点净减少1821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关4家店。

匹克公关总监刘翔说,大环境好的时候,只要开店就赚钱,当时如果不开就是傻。

据张庆回忆,2008年后,几大品牌为了争夺一二级市场黄金地点,根本就不计算营收比。奥运前后,北京黄金铺面,几大品牌都在争,即便店铺不赚钱,单立个广告牌,赔几百万也愿意。

“如今环境变了,匹克从2011年提出,将追求店铺数量和订单增长的模式改成追求单店增长的模式。”刘翔说。

现在逛街,常能看到撤掉广告牌甩卖库存的店面,运动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打了折扣。同时,关店意味着利润率下降,投资者恐慌。

刘翔说,这些他们都担心过,却不得不做。“如果每个店一年卖100万,1000家店留着,一年就能增加10个亿的收入,但如果增加了这10个亿,继续批货的话,对经销商就是致命的伤害,再下一个被伤害的就是我们,所以长痛不如短痛。”

去年财报显示,匹克营收下滑4成,净减少17.5亿。

关店无论对品牌商还是经销商而言,都是壮士断腕,吴建明也切实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说,6折进来的货,被上级经销商收回去不会超过3折,每个店如果有300万库存,关掉至少亏损150万。

但吴建明也说,关店结束了更大的亏损,是变革的开始。

变革进行时

寒冬中,六大品牌纷纷开始自救,消化库存和改革渠道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的共同主题。

“这个时候谁能过冬,谁能熬得过去,就是比综合实力、比可持续运营能力的时候了。”安踏副总裁张涛说。

于是,2012年,除了关店,各家相继展开了其他一系列“自由动作”。

据张涛介绍,安踏去年就已经开始的调整包括尽快消化库存和提高店效、全面向零售转型两个方面。其中,在从零售批发向品牌零售转型的过程中,重点是“打掉中间层级,让品牌商、品牌运营商更加贴近消费者。

去年下半年,李宁开始有所动作。2012年7月,李宁公司原有管理层大换血,提出先的规划——首先关注渠道和存货,实施“渠道复兴计划”,将改变过去批发性的运作模式。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69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