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2013年我国低压电器发展趋势探讨研究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3)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据统计,在企业的主要技术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先进的只占1/3。骨干企业主导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技术水平的仅占18%左右。

如果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不加大科研与新产品研发投入,不加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快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阻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可持续发展,并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最终等待他们的无疑是被“踢出局”。

根据我国低压电器市场的实际,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拉开主导产品的档次,低压电器主要系列产品发展应分为高级型、较高型、经济实用型三个档次,以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1)高级型,第三代产品可以作为我国目前阶段(5~10年)的高档次低压电器产品;(2)较高型,以我国第二代低压电器产品为主体,同时这一档次产品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二次开发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性能,增加我国中档低压电器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挡住外国产品向我国低压电器中档产品市场渗透。(3)经济实用型,重点应抓好万能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几大类产品。有必要指出的是,开发新一代经济实用型产品是我国低压电器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为适应不同档次用户要求而提出的,它将在未来的市场中担负重要的角色,并将加速我国第一代落后产品的淘汰。

在我国努力开发第三代产品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同时,国外主要低压电器公司又开始推出更新的产品——第四代低压电器。新一代产品除了高性能、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模块化、组合化外,其主要特征是可通信、高可靠、维护性能好、符合环保要求等。特别是新一代产品能与现场总线系统连接,实现网络化。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及其装置,同时给传统低压电器产品注入高新技术,使低压电器产品功能发生质的飞跃。第三代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使我国低压电器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已缩短至10年,但如果我们的低压电器产品在可能通信技术方面跟不上,那么上述差距将重新拉大,造成与国外产品功能质的差异,使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在未来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中完全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低压电器生产厂家的产品绝大多数由低压成套设备厂家所购买,然后组装成配电屏、动力配电箱、保护屏、控制屏等低压成套装置再卖给用户,是为发电设备、配电设备、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设备等配套的产品。发电设备所发出电能的80%以上是通过低压电器分配使用的。据粗略估计每新增1万千瓦发电设备,约需6万件各类低压电器产品与之配套。另外,低压电器与电动机总安装容量之比约为0.5件/瓦。也就是说一套3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需要180万件各类低压电器元件与之配套,其中包括框架式断路器6900台,塑壳式断路器66000台。据估算,2001~2002年全国发电量增幅应在4%左右,2008~2010年在4.5%左右;在10年内电力弹性系数平均为0.6左右。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7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