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纺织企业人士认为,收储政策在稳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价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但随着收储量不断增大,也显现出弊端。收储政策实施后,棉农得到的实际利益远低于国家支出,随着植棉成本不断上升,棉农种棉积极性仍在下降。呼吁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其种棉积极性。
另一方面,2012/2013年度,由于纺织需求不旺,市场棉价持续低于收储价,交储成为棉花加工企业主要销售方式。截至3月29日,2012/2013年度临储棉花收购结束,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已经累计收购临时收储棉花650.64万吨,同比增长108%。本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量已经相当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与中国棉花协会统计的716.4万吨数据也相距较为接近。由于大部分棉花被收储,目前企业用棉主要依赖储备棉投放和进口棉花,纺织企业也希望第二阶段储备棉投放能更多考虑企业用棉需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