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阻碍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落后,这不仅直接导致了目前能源需求大,消耗了大量能源却产出不高、能效低下,而且还对生产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二是人才严重短缺,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需要的是国际化、高科技含量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纺机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决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林子务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纺机企业对先进机型的制造已经由过去的形似升级到神似阶段,在技术上跨了一大步,升了一级。但这种升级进度还不能让人十分满意,这主要表现为我们的产品在稳定性、自动化程度和能耗等方面与国外差距并没有缩小到国人所企盼的范围。他认为,国内企业在纺机产品的研发定位方面还应该多下功夫。
在设备的稳定性方面,国内纺机新品总是比外国落后一拍。究其原因大多数是自动控制、电路控制设计水平和电子元件品质不高。苏拉(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监顾学军认为国外纺机在电路的设计上,特别是辅助保护电路设计比我们高出一筹。例如国外企业对过流保护、缺相保护、反转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环境温湿度辅助保护项的设计十分看重,有时候甚至超过了主电路设计的重视程度。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