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在京共同发布了以纺织服装为例的《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报告共为4章,分别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转移的状况与动因”、“产业转移政策及其对神会责任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转移与社会责任”和“建议与良好实践”。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建立合作,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区位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2012年,在历经半年时间,跨越十余个省区,对近5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该份调研报告。
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指出:“如同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率先建立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一样,纺织服装行业是此次产业转移的先锋和骨干力量,在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纺织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局面。”
当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处在变化与变革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最大化向最优化的转变,即从规模扩张模式向价值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最重大的变革则是从传统的劳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产业链配套效率优势向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转变,即以科技优势建立内生驱动力,以品牌优势建立消费向心力,以人才优势建立资源支撑力,以可持续发展优势建立未来竞争力。
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能够综合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优势,不仅有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而且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中西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正如《报告》中指出的,随着近几年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普及,尤其是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和推动以及社会层面对企业实践的关注和监督,转入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认知程度与转出地企业的差别正在缩小。具体来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直接影响之一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从前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本地化,增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活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