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武汉一服装品牌被迫移民 从此改姓英伦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0日

几笔订单

签约前遭搁弃

2010年,李蕴洋带着自己所设计的制服,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制服设计比赛,并获奖。

当时,参展的有上海一家星级酒店的外籍总经理,对李蕴洋设计的那款制服非常有兴趣,热情地和她交流。因为常年去国外学习,李蕴洋的思维非常国际化,两人的交流非常愉快。次日,对方约她进一步面谈,请她为酒店的员工设计制服,按照原定计划,当天很有可能签约。

不料,当李蕴洋率领自己的团队去对方办公室时,对方看到公司的详细资料后问:你们的公司原来是武汉的?

酒店方中籍管理者说:“我看你们的设计和LOGO都很时尚,还以为你们是国外的企业,你们公司怎么是武汉的呢?”这场原本的签约仪式,顿时冷场下来。谈了半个小时后,对方表示:需要考虑一下。最终,这个约30万元的订单,被对方搁弃。“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实在太多了。”李蕴洋说,她每年都要去几个国家,拜访当地的知名设计师,也会带去自己的作品。不过,每次她提到自己是来自武汉的公司时,总会引起对方的诧异。在不少人看来,在中国,有制服设计理念的公司应该在北京或者上海,说到武汉,对方觉得有些“山寨”。

而即便是武汉本地的客户,也对武汉品牌存在地域歧视。

有一次,武汉一家企业要做制服设计,有5家企业竞标,只有唐城一家是武汉的,其余五家分别来自宁波、上海等地。最终,订单给了江浙的一家服装企业,原因是客户认为对方有成熟的产业链。“武汉公司瞧不起武汉公司,这种感觉让人很灰心。”李蕴洋说。

被迫移民

从此改姓英伦

是继续顶着“武汉”的标签,与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客户周旋;还是另想办法,从客户喜欢的地域曲线打回国内市场?

这个问题,成了李蕴洋一个时期内最头疼的事。

一次,李蕴洋的一个客户去香港工作时,特地请她设计了一套礼服,后来该客户将该礼服穿去了伦敦。“我客户说穿去英国的衣服,被当地设计师称赞,都以为是当地大牌设计师设计的。”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让李蕴洋动起了念头:“我何不就去英国做设计工作室?”

念头一动,后面的事情就变得非常迅速。去年底,李蕴洋直接去了伦敦当地的唐人街,通过朋友帮忙找了一个律师和一个会计师,提交了材料之后请对方帮助自己去注册公司,不到一个星期,英国公司执照就办好了。上月底,李蕴洋在当地租下了自己的办公室。“我以后的生活规划,就是英国、武汉两边跑。”李蕴洋说,在伦敦,她就可以与当地设计师们去合作,可以设计更好的服装,也可以将自己钟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去英国。不过,以后公司再出现在各种展览和时装表演场时,不再是汉派服装,而是“英国的唐城”。“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不得已而为之。”感慨之后,李蕴洋的思绪已飘离,定格在遥远的英伦。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