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东华大学校长:建立文化 本土服装如何走出去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2日

记者:“设计之都”的根本还是人才,大学如何培养海派时尚人才,形成一个设计圈?    

徐明稚:培养人才的确是第一位的。既然“海派时尚”在于融合,我们也在探索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常为一对一、点对点模式,即本土一所高校对应国外一所高校,而东华大学正在报批建设的“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尝试采用一对多、点对面的办学模式,这些合作国、合作校均走在时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前沿尖端,如纽约时装学院、爱丁堡大学、伦敦时尚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等。而在师资结构上,海外教师、本土教师、业界人士各占1/3。在这样多元文化交融的试验田上,师生博采众长、左右逢源,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形成独特的设计思想,这恐怕才是塑造海派时尚风格最理想的方式吧。    

记者:海派时尚是个生态体系,不仅是时尚教育单方面的事,还需要许多支撑,是不是?    

徐明稚:大学参与建设以海派时尚为根基的设计之都,非常需要氛围与环境配套。目前,我们正与所在区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仅长宁区范围内,与时尚创意相关的企业就达5300多家,我们有足够发展空间、潜力和信心。    

记者: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设计之都,如何体现本地先导性、引领性?   

徐明稚:我们觉得,形成海派时尚的设计圈、产业圈,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路径之一。对海派时尚的公共投入实际上属于“轻投入”,也是“绿色投入”,对业界投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产生的经济和文化效应也将成倍放大。可以预见,重整海派时尚,重建文化自信力与软实力,必能释放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0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