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服装品牌零售化加快推进 泉州服装“买手”萌动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3日

 

海博会期间,意大利知名设计师马天尼、原优衣库中国区总裁小谷宽来到了泉州,于是在泉州地域上,第一次有了大师参与的国际买手论坛。事实上,闽地早有服装买手且不在少数,只是因为往往被误解为“抄版”而鲜少提及。

然而,当库存汹涌来袭,服装品牌零售化被加快推进。零售时代下,买手这一群体的春天到来!

买手“本土化”

米兰的Iceberg、巴黎的Kenzo、Miharayasuhiro,从4月5日到15日,吴太勋马不停蹄地在各国采风,总是收拾得时尚、体面,看一场又一场的时装大秀,他递出去的名片上写着:玛卡西尼广州研发设计部总监,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一个职业买手。

在世界各国的时尚秀场上,收集最新、最潮的潮流趋势,在世界各地的商场、时装店里,采购能够启发灵感、预判流行的样衣,这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随着每季新鲜出炉的流行趋势,周而复始。

作为买手,有着这样看似光鲜的生活、看似时尚的工作,吴太勋却更愿意说自己是品牌研发设计部总监。因为,长久以来,在外界看来,由于国内品牌的整体设计能力较薄弱,所以,国内品牌对国际流行趋势的追逐,往往被理解为“抄版”;而在业内看来,由于早前缺乏行业土壤,“事实上,国内至今也还没有真正的买手”,“十佳”设计师惠文龙在本次国际买手论坛上并不讳言。

惠文龙介绍,买手分为商场买手与品牌买手,吴太勋等面临的正是作为品牌买手的尴尬。事实上,闽派品牌的职业买手早已有之,从七匹狼、利郎等国内一线的商务休闲男装,到玛卡西尼、狼道等时尚休闲男装,再到诺奇等“快时尚”品牌,买手作为产品研发中的重要一部分存在着。

在国际上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历史的买手,在闽派,乃至国内有着本土化的演绎。

事实上,闽派服装采用“设计+买手”型的开发模式其实由来已久。业内人士舒先生介绍,闽派服装多数只擅长茄克、衬衫、休闲裤等单品的开发,而由于无法在所有产品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进行研发设计,所以,闽派服装多数采用 “设计+买手”型的开发模式。

安杰智扬的首席顾问安杰曾表示,“设计+买手”型的特点是,企业一般拥有一个主导的设计师与一个买手团队,设计师作产品整体布局,在自行开发或采购回来的样衣上导入与品牌相关的设计元素;而买手团队则分工到全国各地采购样衣(样衣要么来自供应商,要么来自大品牌的成衣),组成订货会的一盘货,订货会结束后,达到单量的产品再向帖牌厂下单,自己的工厂只生产部分的强项产品。

如“卡宾先生”所说,“中国的服装大环境在逐步成熟当中,出现了一些有口皆碑的资深买手。但总体上,国内的买手主要做的是跟单与采购的工作,但是仅仅是买手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可以说,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的服装买手。”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