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买买鞋商业模式创新 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买买鞋创新商业模式,网上下单购买+体验店试穿体验应势而出,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早已不适应鞋业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要打造更加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该线上线下结合的体验式创新模式势在必行,将为鞋业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机会。

2013年对于鞋业企业来说注定是煎熬的一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鞋业企业的发展势头已不如从前,业绩下滑、库存增多、利润变薄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耐克乔丹等鞋业企业的发展。自去年以来,高库存、低价促销的行业现状让鞋业企业的经营利润额不断下降,不去分析市场的需求变化,沿袭旧的商业模式,经营缺少新思路,让很多企业走不出发展瓶颈。

“商业模式”这一名词是伴随纳斯达克指数的高涨而被人们所重视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商业模式”,用最直白的话描述,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从1998年到2007年,成功晋级《财富》500强的企业有27家,其中有11家认为他们的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鞋业传统商业模式发展

我国大部分鞋类品牌最早以国营百货商场的方式打开销售渠道。如李宁品牌发展之初,通过批发的形式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商城再转手卖给消费者。以这种方式李宁鞋迅速占领百货市场。当然,仅仅利用百货商场渠道远远不够,其他渠道也要寻求突破。李宁官方旗舰店的开设,让李宁品牌的竞争力大大提升。据相关媒体记载,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的销售收入每年都实现翻番的增长。但是李宁对于产品线的拉长已经经营模式的一成不变,让李宁品牌的业绩现场泥沼。

大部分鞋业品牌采取的订单统筹型供应链模式,但是这种“少款多量、款式少变”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货品也无法支撑区域分销和终端销售的实际要求。在市场扩张商,部分鞋类品牌走出了走出一条“营销先行,渠道铺路”的惯用手法。如安踏通过签约体育明星孔令辉、金莱克签约王楠等明星挖掘粉丝经济,同时还通过投放电视广告的方式来打响知名度,但这种高额的营销支出对于国内二三线鞋类品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传统商业模式发展遭遇停滞不前的巨大压力。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4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